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乡村四月》教材理解《乡村四月》教材理解(通用12篇)《乡村四月》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乡村四月》教材理解,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乡村四月》教材理解1一、写作背景翁卷,生卒年不详,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温州)人。布衣终身。在“永嘉四灵”中年事最高。翁卷的诗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平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贵精不求多,得意不恋事”正是他的创作准则和目标。翁卷有很多诗歌,是可以绘成画轴的,如同中国传统的山水之画,不仅有写意,而且有留白之妙。翁卷生活在社会下层,熟悉民情风俗,因此他写出的一些反映和关注现实的诗作,同情民生疾苦,揭露社会不合理现象,自然十分真切。可以联想起白居易的《卖炭翁》来,几千年封建社会,能为劳动人民而歌的诗人毕竟不多。二、教材分析《乡村四月》是四年级下册的一首诗,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紧张、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诗人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再插田,实际上可能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三、教学价值本课是由一首七言绝句、一幅农人忙碌地运送禾苗的插图、1个要求会认的字和2个要求会写的字构成的,课后还有四道练习题。这首诗描写出了初夏时节江南水乡的美景:山原葱绿、畦水泛白、杜鹃声声、细雨霏霏,农家忙着插秧采桑,紧张快乐。自然景物与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读了这首诗好像跟诗人一起赏美景,感受劳动的紧张。而课文中的插图正好配合了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学生可以结合插图,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反过来这首诗又把美丽紧张的画面跃然纸上。诗与画浑然一体,给学生以美好的情绪感染。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是针对本课的两个要求会写的字进行扩词练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字的不同含义。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能正确书写。“比一比,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再各组一个词。”要指导学生注意观察,发现它们的细微的差别,通过组词能区分开来,加强对所学生字的巩固。“讨论。”是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通过运用字典等工具书,查找古诗中字词的意思,然后再体会诗句的意思。给出的四幅图画,对应的是文中的四句诗,指导学生先观察图画,说说图意,然后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把相应的诗句写在下面。借助图画学习古诗,也是感悟诗意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边看图画,边读古诗,进而体会古诗所表现的意境美。四、地位作用本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板块《劳动》的第一课。学生通过阅读,感受到水乡景美,劳动的人们更美。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出来的,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使学生得到丰富的知识、感受和体验。另外,本课的教学是在第二板块“春之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春光美景还没有走远,就自然过渡到劳动创造美,衔接紧密让学生始终处于美文之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到对于大自然对于劳动的热爱之情。学生在古诗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此时学习《乡村四月》这首诗,能很快地进入情境,体会环境的优美和劳动的欢乐。二年级下册第八板块已出现了“劳动”这一主题,诗人范成大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告诉人们农人们的生活是如此地辛劳,却又如此地坚强和充满力量。只有劳动才能过上好日子。可以说这一板块已为三年级的的教学做好了铺垫。从比较浅显的道理提升到“劳动创造了美”这是情感目标上的一次飞跃。五、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掌握1个多音字“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悟词的意思,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景,感受农家生活的闲适和劳动的快乐。通过朗读、想象,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本课教学重点是1、有感情地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