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9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复习单元概述主要知识点【知识要点】唯物辨证法的四大观点:联系、发展、矛盾和辨证否定的观点(其中“矛盾”观点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两个总特征:联系和发展;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之一:联系的观点。1、什么是联系?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普遍性(1)含义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原理详见资料)3、联系的客观性(1)含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方法论要求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要善于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是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4、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5、联系多样性的表现之一:整体和部分的联系(1)整体和部分的辨证关系联系的特点: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各要素、部分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它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原理)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否定事物的联系、也不能臆造联系。(原理)多样性: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直接与间接……等联系。条件性: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联系是有条件的。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整体和部分是有联系的,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没有部分无所谓整体,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二是:二者相互影响。三是: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①、整体处于统率的决定地位,所以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是变化发展的3、静止4、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二、知识点拨6、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理解矛盾普遍性要注意几点: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如何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3方法论意义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1)要重视量的积累:既然事物的变化发展始于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我们就不能不重视那些看起来不显著的、但却有着重要作用的量变。⑵重视量的变化,还要学会“优化结构”。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的变化,可以引起质变。所以,我们要想促成事物的质变,就应当有意识地研究事物的结构,优化事物的结构。坚持适度原则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有没有远大的发展前途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辩证法的根本观点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2)注意防止和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和绝对化。(3)我们要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形势,学习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样要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坚持辩证法与坚持唯物主义是统一的。辨证否定观的有关知识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比较辨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对社会的作用唯物辩证法课堂练习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同样的劳动者和生产要素,以前产量不高,效益不佳,但经过劳动力的优化组合,资源的合理配置,就会产生新的巨大效益,发挥出比部分总和更大的功能。据此回答3-4题。3.上述材料主要说明()A.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的前提条件是各部分必须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B.各部分功能之和一定大于整体功能C.整体功能一定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D.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4.下列表述,体现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的是:()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②国兴则家兴,国破则家亡③种瓜得瓜,种豆得豆④一着不慎,满盘皆输⑤趋利避害,扬长避短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④⑤⑥有关人士指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未来二十年中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所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水贫困已成为中国的第二大贫困问题。据此回答5-6题。5.如果我们珍惜流淌在中国大地上的四面八方的河流,假如我们珍惜水真的如珍惜生命一般,中国绝不会陷入二三十年后无水可喝的绝境。可四面八方的江河湖泽都在昭示着悲怆的危机。水的问题,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急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可见:()A.因果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因果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