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雨霖铃》学案一学习目标:(1)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二重点难点:(1)了解婉约派词风的特点,婉曲、含蓄。(2)理解柳词善于选用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创设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高超技巧和虚实相济的特点。三学法指导:诵读理解、文本研习四课前预习:(一)宋词: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曲子词(歌词)、诗余、长短句。始于隋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东坡)词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道出了词学两大宗——豪放派、婉约派的特点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94746.htm"\t"_blank"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8049333.htm"\t"_blank"长拍缓的词。《词谱》卷十慢词“盖调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8049333.htm"\t"_blank"长拍缓,即古曼声之意也。”“慢曲子”是相对于“急曲子”而言的,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二)作者:柳永,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柳屯田。北宋婉约派词人,著有《乐章集》。本热心功名事业,但仕途坎坷,曾以词诣宰相晏殊,却不为晏殊所喜,失意无聊流连坊间。第一次落榜,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说要那些虚名有什么用,还不如把它换来吃酒唱歌。第三次考中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却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以白衣卿相自居。直到他终于在47岁那年才算通过考试,得了一个屯田员外郎的小官。他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个词人,通晓音律又善于运用民间生动活泼的语言和铺叙手法,使慢词发展成为与小令双峰并峙的成熟的文学样式。时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三)词牌:“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大家可以想见这一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的情味。(四)背景:本词写于作者仕途失意,心情郁闷,决定离开京城南下,与恋人痛别之时。(五)学会朗读:注意字音、节奏、语速,带上感情。(六)对照注释疏通词意: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秋天的傍晚,一场骤雨刚刚停歇,长亭旁边的树上,蝉儿发出凄厉的叫声。)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京都郊外,帐篷内一对人儿正在告别。饮酒的心情也没有了,正留恋得依依不舍,可那船家却来催促发船。)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双方握手相看,有的只是两双泪眼,虽有很多要说的话,却无法说出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那遥远的行程,那千里烟波,看到的只有那旷阔的楚天和那沉沉的暮霭了。)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古以来,多情的人常常为离别而悲伤,又怎能忍受那冷落的清秋时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今天晚上酒醒在何处,是那长着杨柳的河岸,清晨的风和那挂在天上的一轮残月与我相伴。)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一离开,年复一年,应当是良辰、好景形同虚有,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