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2
2/2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指南教师要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要充分信任、理解尊重学生。学生的自卑心理大多来自教师对学生的主观评价。一些教师凭主观感情,偏爱成绩好的尖子生,对中层生漠不关心,对后进生全盘否定,出语不逊,这无疑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及负面影响,可能使许多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甚至对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教师对学生评价时要多鼓励、少批评多说溢美之词,对学生的赞扬体现在具体细微中,一点点的进步,都会被他们非常郑重地夸奖一番。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对待每个学生都应一视同仁,绝对不能挖苦、讽刺学生,应以一颗宽容慈爱之心爱护关心学生。我们教师缺乏这种意识,对学生太求全责备了,我们应学会赞美,让学生能不断地从中得到鼓励。教师应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技能。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教师除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外,还应培养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教师始终生活在学生之中,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教学过程中参与心理指导。中学生心理失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学习造成的心理压力,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引导学生如何面对挫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学校教育应该顺应形势,加强德育。做到“德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充分发挥班主任、课任、团支部的作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让他们懂得做人的道理,做到爱老师、爱父母、爱同学、爱社会、爱国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这就是说,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几个专职教师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全体教师广泛参与。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主的原则,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促进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调整。当老师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师生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学生喜欢你的课,学习有了兴趣,学业成绩就能提高;与老师关系亲密了,也增强了学生的归属感和自信心,又能培养人际交往能力,这将有利于完善学生情绪状态和人格及身心的健康发展。作为孩子的家长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全面了解子女的心理世界和思维特征,注重研究学生的情感和动作技能等特点,要以自己健康成人应具有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去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为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尽力创造最优的家庭环境。作为孩子成长的社会以及为孩子树立职业形象的各行各业,都要从关心祖国下一代心理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努力创设积极健康,蓬勃向上的社会发展风貌,尽力辅佐学校及家长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种负面、消极的因素对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1、“健康”的理解。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当代的健康新概念已突破了只注重生理健康的局限,健康包括了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其中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则属于心理健康范畴,可见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主要部分。心理健康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及妥善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来说,“心理健康”可理解为:①无心理疾病(没有心理障碍),无心理或行为异常情形。②具有积极心理状态,即指人们能经常保持和促进良好心理健康状态,努力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发展状态。2、学校要创设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环境。学校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同时组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设置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利用广播台,宣传栏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定期召开不同年级的学生代表座谈会等。3、班级要营造健康的心理氛围。首先,班主任及科任教师要加强心理辅导知识的学习。有计划地为班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为他们建立相应的心理档案,进行跟踪辅导;同时积极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教育书刊或是在黑板报上开辟心理教育专栏,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其次,改进班级管理方法。在班内推行班干竞选、学生代表大会制等民主治班措施;开展同学轮流写“班级日记”活动;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等,建设优秀班集体,积极营造一个平等、和谐的心理环境。再次,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晨会和班会对班级问题和同学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发动学生共同来管理班级,宣传班级的好人好事;开展“无批评日”活动,举办“我能行”演讲赛,“谁对谁错”讨论会,以及班级“天天有歌声”活动等。最后,以榜样力量感染学生,用同龄人的群体效应影响学生,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十佳少年”的光荣事迹加以宣传,以此来感染学生;通过班干部的模范言行来影响同学,共同树立良好的班风。4、帮助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往往在幼儿期就开始体验到心理困惑。这些心理困惑的缓解有待于父母抚慰。倘若缺乏这种感情爱抚,幼小的心灵就会忧伤,被孤独感笼罩,易形成孤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