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层干部应对新闻媒体的思考媒介及讯息正在日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并已成为多数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媒体来学习时政、解读形势、了解动态,还通过它来发布新闻、动员社会,进行公共管理。媒体可以宣传工作的业绩和“亮点”,也可以暴露工作的不足和“软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基层干部如何应对迅速兴起的新媒体时代,提高直面新闻媒体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基层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必备的基本素质。尽管新形势下媒体结构和传播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很多基层干部在管理媒体和引导舆论上依然墨守成规,满足于用老眼光看待新形势,用老办法解决新问题。在对“正面报道为主”的理解上,把“正面为主”等同于不允许有批评监督报道,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部分基层干部不善用媒体,不愿意和新闻媒体打交道,突发事件发生后,千方百计捂着、掖着、盖着,害怕媒体报道,导致谣言在网络和社会上肆意传播。有些基层干部重“做”轻“说”,忽视媒体作用。对于基层干部来说,只有加强与媒体的沟通交流,才能使媒体成为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理解新闻。善待媒体的前提是正确地理解新闻的功能,遵循新闻工作的规律,特别是理解新闻和宣传的联系与区别。要认识到当代新闻媒体的特点,认识到新闻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进一步多元化,理解新闻和宣传的差别,在新闻工作中认真遵循新闻规律。尊重记者。善待媒体必须落实到尊重记者上。记者从事的是一种艰辛的职业。现在的记者既要当好喉舌,又要承担舆论监督;记者既是挑战者,更是工作伙伴。尊重记者的报道权就是尊重公众的知情权,尊重记者的工作就是遵循公共管理的规律。宽容舆论。就是要支持舆论监督,容许媒体对基层工作的不足、缺漏进行批评。当媒体发布了一些与我们的想法、看法不尽相同的新闻信息时,当媒体承担监督职能对我们的工作失误予以曝光时,特别是批评报道与事实不尽相同时,要以理解的心态来面对那些进行舆论监督时有差错的记者,要以宽厚的心态来面对那些有过报道失误的媒体。因为工作的差错是难免的,舆论监督度的把握是有难度的。学会应“急”。在公共突发事件中,我们要学会通过正确、有效的新闻发布与信息传播扭转危机,摆脱被动。一是要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做到“说真话,立刻说”,赢得话语权,先入为主,掌握主导权。二是要关注事前、事中、事后等关键节点上的舆情走向,不断发布事件处置的新情况,及时回应公众的质疑和猜测,尽早赢得公众的谅解和信任。三是要把社会问题非政治化,善于把带有某种政治诉求的问题化解为地区性问题、行业性问题,把社会压力分解到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去逐一处置。四是在事后要利用媒体重建声誉,重塑形象。面对公共突发性事件,关键是要从“捂盖子”思维向“揭盖子”思维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