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山行教学设计(通用13篇)山行教学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山行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山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十版块的第三篇文章。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感悟诗意,体会古诗所描写的景色,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2.认识两个生字:径、斜;学会5个生字:远、亭、停、车、霜,体会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能区别亭、停,正确书写。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4.培养识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教学难点在读中理解古诗中字词的意思。感悟诗意教学过程一、看图片,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片枫叶,请学生说出它的名字并看图一句说话。看谁说得好。2、教师小结过渡:你们见过真正的枫林吗?大诗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见过,那真是漫山红遍,层林尽染,他被这美丽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还写下了一首非常好听的诗《山行》,你们想读一读吗?二.初步感知古诗1、学生多种形式反复读诗,体会这首诗所描写的景色。2、教师配乐读,学生闭眼想象画面。3、请学生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来,组成一幅画。4、诗人杜牧只用了28个字,就把我们刚才看到的美丽景色全写下来了,景美,诗更美!你们还想读一读吗?跟着老师一行一行来读,注意要读准字音。三、以趣为导,学习生字1、字理识字,学习行、径。在课题中读准字音。组词,理解字义。(行:走的意思)课件演示字理图,使学生把字义和字形联系起来。书空,认识双人旁,在诗中找出径,理解他的意思。指导书写行。理解诗题。2、做反义词游戏,学习远。师出示近、上、暖、白、有,让学生在诗的前两行中找他们的反义词。(远、下、寒、黑、无)说近引出远,并认读,说识记方法,扩词说话。3、游戏区别学习。停、亭。读后两行诗,出示停认读。做动作理解字义。去掉单人旁再认读。做看图举卡片游戏(课前准备一幅亭子卡片和一幅红灯图片)A、分别出示一座小凉亭的图片,播放一段汽车遇到红灯停车的动画片,请学生看图举不同的卡片,并说出自己的理由。B、根据动作猜词并举卡片。(例如老师做一个停车的动作,学生说出一个词语,并举出相应的卡片。教师还可以让一个学生来做动作,其他学生猜,但一定要围绕这两个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亭(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指名说),教师教顺口溜: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宝盖没有点,丁字底下藏。4、学生自主学习车、霜后,汇报识记方法并运用。(师出示车的图片,说明与自然现象有关的字一般都有雨字头。)四、精读课文,感悟诗意。1、前两句诗指名一二句,思考:如果给这两句诗配画,应画写什么?学生说,教师画。并在诗中找依据。(重点理解径)结合图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看图配乐朗读这两句诗。2、后两句诗看图说一说诗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会停下来观赏枫林呢?指名读一读第三句诗,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理解坐的意思。诗人是如何赞美枫叶的呢?齐读最后一句诗,说一说。如果你看到这样美丽的枫林美景,你会怎样赞美?带着感情齐读这两句诗。3、指导朗读,背诵全诗。五.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随着诗人杜牧领略了深秋时节枫树林的美丽风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你也会发现它的美!六.兴趣作业1、把这首诗背诵给你的家人听,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诵。2、画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图,并写几句话。3、收集描写秋天的诗歌,读一读。以实物导入,可快速地把学生引入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山行教学设计篇2【教学目标】1、理解诗的意思,了解秋天红叶的特点,体会诗人热爱秋天、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会背诵。【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教学难点】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生思考,后交流。)因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们看到了一个奇妙、美丽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古诗《山行》。二、自主合作,读诗明意1、简介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与李商隐齐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