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06年课改区中考历史模拟考试四(开卷满分7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2分)1、一位殷实的商人,多年来从事丝绸产销业。由于生意兴隆,经朋友介绍,雇用了五位技术工人协助生产。这一历史情境最早应出现在:()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2、英国学者马士说:由于中国人民进行了激烈的禁烟运动,战争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这说明马士:()A认识到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B肯定了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性C为英国侵略作辩护D正确说明了英国发动的战争的目的3、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请问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没有出席?()A毛泽东B陈独秀C董必武D李达4、与时俱进,就是与历史发展同步,顺应历史潮流。下列有关孙中山的事迹不能说明以上所述的是:()A创立兴中会B建立中华民国C辞去临时大总统D改组国民党,实行国共合作5、一百六十多年前林则徐禁烟的有力措施和虎门销烟的壮举,显示了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004年感到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刀尖上的舞蹈,之所以能够夺人心魄,是因为那是铁与血的交响。……在毒贩子面前,他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而毒贩子在他手下,过不去、藏不住,逃不掉。……”这段颁奖词赞扬的缉毒英雄是:()A任长霞B明正彬C徐本禹D田世国6、以下经济建设成就中,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是:()A长春一汽建成投产B东北工业基地形成C武汉长江大桥通车D湖北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建成7、如果你是古代西班牙王国的国王,在8世纪中期,你将领导本国人民开展反对哪一国的占领?()A罗马帝国B亚历山大帝国C阿拉伯帝国D奥斯曼土耳其帝国8、根据提示猜猜他是谁?()提示一:法国提示二:帝国提示三:滑铁卢提示四:《法典》A克伦威尔B罗伯斯庇尔C拿破仑D戴高乐9、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应对之策不完全相同,甚至完全不同。下列四国中,与其他三个明显不同的是:()A美国B德国C意大利D日本10、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以下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日本偷袭珍珠港②八路军组织百团大战③欧洲第二战场开辟④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A②①④③B①②③④C①④③②D②④①③11、“名叫……,人像孺子牛,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上路,这幸福是他的给养,也是他的方向。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祖训。为官一任,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让精神穿越时代长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人们称他是新时代的焦裕禄、孔繁森。这是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A任长霞B孙必干C牛玉儒D袁隆平二、组合列举题(17分)12、近代安徽人民为了民主、自由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请说出黄花岗起义安徽籍三英烈的名字。13、列举一下事件所对应的历史人物:虎门硝烟收复新疆公车上书14、写出人民解放战争中标志性的事件。人民解放战争开始: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开始:国民党政府垮台:15、列举世界历史上实现了社会性质变革的四次改革。16、举出两例二战后爆发的局部战争,设计一条呼吁世界和平的宣传语。三、材料分析题(19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断发易服到20世纪初随着清王朝的倒台,形成自发的群众运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有的报纸指出,民国建立后政体、国体、官制、礼仪、历法、刑名、娱乐、住所的诸多变化,以服装的变化最迅速、最广泛。一时间“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子帽灭,……天足兴,纤足灭,放足鞋兴,菱鞋灭。”穿着打扮焕然一新。剪辫易服是在反封建思想指导下的风俗改良,不同于历代改元易服之举。历史上的变衣冠所变的是形制,不变的是伦理性和等级性,即使起自下层的农民起义也不例外,太平天国的“蓄发易服”,从衣冠上维护尊卑贵贱的等级之别,与清政府并无二致。材料二: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确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用以维系封建等级制度的衣冠之治,由于它不平等性也遭到取缔。民国初年颁布的《服制》规定官员不分级别。此种服制打破等级界限,不分尊卑贵贱,所以虽是官员的制服,但对生活权利的平等却起了表率的作用。真正结束衣冠伦理政治化观念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服装制作的四条原则,其要点在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于观瞻。这就使得人人须叟不可离身的服装,摆脱等级制度和政治伦理的干预,促使在中国延续数千年的衣冠之治彻底解体,使着装与现代文明接轨,这是中国服装史的重大变革。材料三:自1840年英国殖民者用大炮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在很长的时间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人们用异样的目光盯着中国男子脑后拖着的那根长长的发辫,感觉令人费解。一位亲身参加过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