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员工厂级入厂考试试题一、判断题1、为防止易燃易爆气体危害,取样和检测人员必须站在(B)方向操作。A、下风B、上风C、风的左侧2、下列(B)属于易燃气体。二氧化碳B、乙炔C、氧气3、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毒害品、腐蚀性危险化学品应储存于(A)耐火建筑的库房。A、不得低于二级B.二级C、不得低于三级4、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剧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为(B)。A、易燃品B、爆炸品顷有毒品5、汽油、苯、乙醇属于(C)。A、氧化剂B、压缩气体C、易燃液体6、爆炸品库房内部照明应采用防爆型灯具,开关应设在库房(B)。A、里面B、外面C、里、外都行7、按照《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的要求,每种化学品最多可选用(B)个标志。A、3B、2C、18、企业要加强(A),适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或论证,按照有关规定将应急预案报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备案,并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急预案相互衔接。A、应急预案管理B、应急预案演练C、应急预案宣贯9、在应急救援过程中,救援人员进入危险区后应立即通过敲门、呼叫等方式搜索(A)人员。A、受困B、救援C、无关10、生产、储存、经营其他物品的场所与居住场所设置在同一建筑物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设(C)技术标准。A、安全B、环保C、消防11、如果工作场所潮湿,为避免触电,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人应(A)。A、应穿绝缘靴,站在绝缘垫上操作B、站在铁板上操作C、穿防静电鞋操作12、燃料容器管道直径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B)。A、越大B、越小C、无规律13、高压下存放的乙烯、乙炔发生的爆炸属于(A)爆炸。A、简单分解B、物理C、气体混合14、化学品安全标签内容由(A)部分组成。A、9B、8C、1115、在《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中,易燃固体的安全标志是(C)。16、在危险化学品生、产或储存区域,如见到以下的标记,表示(C)。A、紧急出B、小心、着火C、禁止入内17、职工发生工伤时,(C)应当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A、政府B、公安机关C、用人单位18、现场处置方案应当包括危险性分析、可能发生的事故特征、应急处置程序、应急处置要点和(B)等内容。A、附件B、注意事项C、应急保障19、《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未在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或者未在作业场所设置(A)装置的,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A、通讯、报警B、摄录C、电器控制20、《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C)不得购买第一类、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A、单位B、企业C、个人21、对使用期限超过(C)年的任何类型液化石油气钢瓶,登记后不予检验,按报废处理。A、5B、10C、1522、装卸危险化学品使用的工具应能防止(B)。A、锈蚀B、产生火花C、折断23、《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C)。A、安全宣传标语B、安全宣教挂图C、安全警示标志24、铁路发送剧毒品禁止(A)。A、办理剧毒品的零担发送业务B、在铁道部批准的剧毒品办理站或专用线,专用铁路办理剧毒品发送C、采用毒品专用车、企业自备车和企业自备集装箱运输25、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在厂内销售本单位生产的危险化学品,(B)办理经营许可证。A、必须重新办理B、不需要C、办不办都可以26、没有直接出现在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6项安全生产职责中的是(A)。A、组织开展本单位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B、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C、组织制定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27、演练结束后,由演练组织单位根据演练记录、演练评估报告、应急预案、现场总结等材料,对演练进行全面总结,并形成(B)。A、现场总结报告B、演练书面总结报告C、对应急预案的修改建议28、结合本单位部门职能分工,成立以单位(A)为领导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组,明确编制任务、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计划。A、主要负责人B、党政一把手C、生产部门领导29、《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规定,经营第二类易制毒化学品的,应当自经营之日起(B)日内,将经营的品种、数量、主要流向等情况,向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A、20B、30C、6030、用人单位对采用的技术、工艺、材料,应当知悉其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对有职业病危害的技术、工艺、材料隐瞒其危害而采用的,对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