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7
2/7
3/7
4/7
5/7
6/7
7/7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7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7页如何做好新闻素材的采集工作如何做好纪检监察信息采集工作一、什么是纪检监察信息(一)基本涵义。纪检监察信息,是指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所反映的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及相关事物的情况、资料、数据等所蕴含的内容的统称。(二)基本特点。一是内部性,也就是机密性。纪检监察机关的特殊地位决定了纪检监察信息,反映主要的是全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情况,有很高的机密性,是供中央和中央纪委监察部决策参考的,而不宜对外公开。二是权威性。纪检监察信息来源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所掌握的情况,提供的案件绝大多数都是经过组织初核立案的,相当一部分是已经查结的;提供的数据是经过认真调查、精确计算的,综合的情况是经过合理提炼、科学判断的,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三是专业性。纪检监察机关的特殊工作任务,决定纪检监察信息明显的专业性特点,纪检监察机关报送的信息往往人无我有,特别是反映问题性的所谓负面信息。(三)基本原则。一是政治原则。这是纪检监察信息工作的方向。筛选、加工、报送信息都必须遵循党的政治原则,保持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有鲜明的政治立场、正确的政治观点和政治方向,把讲政治放在首位。二是真实原则。真实性是信息工作最基本的要求。真实、准确的信息对决策具有参考作用,虚假、有水份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还会产生误导,会导致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的失误,损害党的事业,损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三是辩证原则。信息工作必须坚持“两点论”,用唯物辩证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有喜报喜,有忧报忧。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特点决定了负面信息多,报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优势,必须如实地向中央报送反腐败和腐败正反两方面的情况。四是效率原则。信息的价值与时间紧密相联,如果反映敏锐,对发生的事件捕捉得及时、迅速,就会大大有利于领导机关掌握最新情况。如果反映迟钝,信息的编写、报送不及时,使信息落后于变化发展的客观实际,信息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要防止信息落后于新闻的情况。二、纪检监察信息采集的重要性(一)是纪检监察机关和领导干部正确驾驭反腐倡廉工作全局,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之一。随着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逐步建立,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领域更加广阔,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审时度势、理清思路、科学决策,就需要大量的信息作参考。就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和领导干部来说,主要是通过信息这一渠道,了解和掌握全市各级各部门反腐倡廉进展情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政策落实中遇到的障碍、基层干部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等,从而在总体上更好地把握全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大局,正确判断和估价形势,有针对性地研究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进而科学决策,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深入发展。(二)是纪检监察机关和领导干部掌握全面情况,预测工作发展趋势,指导和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纪检监察信息工作贯穿于领导决策制定、实施和完善的全过程,能够及时反映政策执行和工作部署的进展情况,全方位地监测各地各部门工作落实是否到位,是否走样,是否有创造性。一方面,通过迅速准确地将领导机关、领导干部的意图传达到下级机关,指导和推动基层和面上的工作。另一方面,通过总结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指导和推动某项工作或全局性工作。尤其是一些综合性、调研性、深层次的信息,经领导同志批示后,可直接进入决策,推动一个方面工作的开展。(三)是纪检监察机关和领导干部联系群众,服务基层,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纽带。随着信息工作的网络化,上情下达、下情上传、沟通左右的作用日益明显,信息工作架起了基层与领导机关、人民群众与领导干部、部门单位之间联系的桥梁。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从中了解人民群众的生活疾苦、意见建议、呼声和思想情绪等各个层面的社情民意,从而广纳贤言,解决实际问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同时也有利于各地各部门纪检监察机关之间互通情况,相互学习和借鉴。(四)是纪检监察机关和领导干部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解决突发事件的有效途径。信息工作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社会。各地各部门对发现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通过信息渠道及时反映上来,就能够引起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从而掌握工作的主动权,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可以说,各地各部门向上级机关报送信息,就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上报信息的多少、质量的高低,也是衡量一个地方纪检监察工作水平的重要标准。三、采集什么样的纪检监察信息(一)抓“触点”,站在领导角度采编信息。信息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体现为领导服务的要求,必须始终站在为领导决策和领导服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反映情况,与领导同频共振。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信息工作的主动性,时刻注意决策活动的动向,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准确度。要跟踪领导思路,捕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