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目录光具有二重性,既有粒子特性,又兼有波动特性。光的波动特性认为,光是一种电磁辐射波。电磁波的波谱范围极其广泛,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谱、紫外线、X射线、γ射线等等(图5-1)。第一节光的物理特性只含单一波长成分的光称为单色光;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波长成分的光称为复合光。复合光给人眼的刺激呈现为混合色。太阳辐射多种波长的电磁波,其中只有波长为380~760nm的电磁波能为人眼所感知,并给人以白光的综合感觉。光从一种媒质进入另一种媒质时,将产生折射现象。光的波长越短,折射程度就越甚。当把一束白光投射到棱镜上时,光线经过棱镜后再投射到白色屏幕上,形成一个连续分布的彩色光带,依次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白光被分解为各种单色光的现象,称为白光的分解,或称为光的色散。相对视敏函数光通量、发光强度与亮度照度视觉效果由可见光刺激人眼而引起。如果光的辐射功率相同而波长不同,则引起的视觉效果也不同。随着波长的改变,不仅色觉不同,而且亮度感觉也不相同。例如,在等能量分布的光谱中,人眼感到最暗的是红色,其次是蓝色和紫色,最亮的是黄绿色。反之,要获得相同的亮度感觉,红光所需要的辐射功率要比绿光大得多。为了确定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程度,引用相对视敏函数的概念。实测表明,当光的辐射功率相同时,波长为555nm黄绿光的主观感觉最亮,以视敏度(K)555为基础,把任意波长为λ的光的主观感觉亮度称为视敏度K(λ)。把任意波长光的视敏度K(λ)与Km之比称为相对视敏函数,并用V(λ)表示。即V(λ)=K(λ)/K(555)=K(λ)/Km同理,当主观感觉亮度相同时,波长为555nm的黄绿光的辐射功率Pr(555)最小。任一波长为λ的光,其相对视敏函数V(λ)还可用光的辐射功率Pr(λ)表示为V(λ)=Pr(555)/Pr(λ)光通量既然人眼对不同波长光的亮度感觉不同,因此从人眼的光感觉来度量某一波长光的辐射功率,不仅与该波长光的辐射功率有关,也与人眼对该波长光的视敏度有关,光通量就是按照人眼光感觉所度量的光的辐射功率。对于波长为λ的单色光,光通量Φ(λ)等于辐射功率Pw(λ)与相对视敏函数V(λ)的乘积,即:Φ(λ)=Pw(λ)V(λ)(光瓦)当λ1=555nm时,光感觉最强,V(555)=1,此时,1W辐射功率产生的光通量定为1光瓦,于是,二者在数值上相等。在其它波长时,由于人眼视敏度下降,1W辐射功率产生的光通量均小于1光瓦。如果光源的辐射功率波谱(辐射功率密度分布)为P(λ),则其总的光通量应为各波长成分的光通量之和,即Φ=∫780P(λ)V(λ)dλ(光瓦)380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光通量单位是流明(Lumen,缩写lm)。国际照明委员会规定,绝对黑体在铂的凝固温度下,从5.305×10-3cm2面积上辐射出的光通量为1lm。而1W辐射功率为555nm波长的单色光所产生的光通量恰为680lm。于是,光瓦与流明间的关系为:1光瓦=680lm或1lm=1/680光瓦亮度亮度是指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所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之比,其数学表达式可按图5-5中所用符号表示为:L=dIa/dscosα二、光通量、发光强度与亮度当亮度用每单位面积的发光强度表示时,国际单位为坎德拉/平方米(cd/cm2),公制单位为熙提(Stilb,sb)1sb=1cd/cm2=104cd/m2照度光通量与被照射表面面积之比称为照度(Illuminance),符号为E,即E=dΦ/ds照度单位为勒克司(Lux,缩写为lx),其定义为:在1m2的面积上均匀照射1lm的光通量,则照度为1lx,照度可用照度计直接测量。二、光通量、发光强度与亮度照明与疲劳照明与工作效率照明与事故照明对作业的影响,表现为能否使视觉系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据实验表明,照度自10lx增加到1klx时,视力可提高70%。视力不仅注视物体亮度的影响,还与周围亮度有关,当周围亮度与中心亮度相等,或周围稍暗时,视力最好,若周围比中心亮,则视力会显著下降。在照明条件差的情况下,作业者长时间反复辩认对象物,使明视觉持续下降,引起眼睛疲劳,严重时会导致作业者的全身性疲劳。眼睛疲劳的自觉症状有:眼球干涩、怕光眼痛、视力模糊、眼球充血、产生眼屎和流泪等。一、照明与疲劳改善照明条件不仅可以减少视觉疲劳,而且也会提高工作效率。因为提高照度值可以提高识别速度和主体视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度,达到增加产量、减少差错、提高产品质量的效果。照度值增加并非总是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相关。一般认为,随着照度增加到临界水平,作业效率迅速提高;在临界值以上,作业效率平稳,再增加照度则不能提高作业效率。事故的数量与工作环境的照明条件也有关系。在适当的照度下,可以增加眼睛的辨色能力,从而减少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