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PAGE\*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电视民生新闻报道提升路径安徽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第一时间》是该台于2022年7月创办的直播式、时间长达1小时的电视新闻节目。十八年来,这一立足省会合肥、面向全省的新闻资讯服务类节目从百姓视角为目标受众提供丰富的节目内容,已成为该台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栏目。本文以2021年3月12日《第一时间》所播出的内容为样本,从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板块设置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探讨电视民生新闻的成功之路。第一时间;民生新闻;三贴近一、接地气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过去,电视新闻中常充斥着时政消息、会议报道等内容,导致电视新闻收视率逐年下滑。电视新闻节目如何才能重新回到老百姓生活中呢?在各类新媒体不断涌现的环境下,传统电视新闻制作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从老百姓日常生活切入,探索出一条突围之路。于是,过去只是小打小闹,以碎片化形式出现的民生新闻就以“集团军”形式进行新闻集成,通过普通百姓视角报道发生在他们周边的大小事,让广大受众产生亲切感和认同感,从而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在这一电视新闻形式的蜕变中,《第一时间》是其中的佼佼者,它从新闻本地化出发,主打普通市民喜闻乐见的“柴米油盐”新闻并取得了成功。现以《第一时间》3月12日的报道内容为样本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节目和寻常百姓生活的贴近性。该期节目共播出了15条省内外新闻,其中民生新闻10条,法制新闻2条,教育新闻1条,社会趣闻2条。10条民生新闻中关注老百姓居住问题的就有2条,即《滁州:卧室变‘阳台’,业主拒收房》;《合肥:五百多万赔偿款该怎么花?》,充分体现出《第一时间》“说百姓话,为百姓说”的新闻报道风格。这种“贴近性”还体现在为受众提供大量服务性内容上,它以滚动字幕形式,向市民传达各类资讯和服务求助电话以及气象信息。《第一时间》作为省级电视台所办的新闻节目,其贴近性还体现在对地域新闻的分类上。在该期所播出的新闻中,前4条均是合肥新闻,本省其它市县新闻6条,省外新闻3条。从中可以看出,《第一时间》在节目定位上是以合肥市民为主,同时兼顾本省其它区域。二、百姓走进镜头述说身边故事根据现代传播学观点,传播是一种建立在人际交往之上的社会性活动,如果忽视了人这个对象,也就失去了传播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在大众传播过程中,位居传播活动两端的人并不处于平等状态,传播活动中的主导权始终掌握在媒体机构和该机构从业人员手中。这种传播主导权其实就是新闻话语权,它指的是媒体自身对所报道新闻事件的支配力量和对相关舆论的引导作用。媒介机构和新闻制作人是通过各种媒介形式向公众传播新闻信息和观点。在传统的电视传播中,镜头前能够掌握“麦克风”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资格,而普通观众的话语权是缺失的,他们很少有机会通过镜头发表意见。互联网兴起后,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新媒体环境中,社会公众已不愿意仅仅成为一个消极的倾听者。因此,电视媒介也要顺势而为,不能再固守“我传你受”的模式,“双向互动,平等交流”的传播理念已在行业流行。老百姓不仅是信息的消费者,他们作为社会群体的组成部分,也应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对城市治理、社会保障等涉及公众利益的问题发出自己的声音。电视新闻直播节目制作人开始意识到受众话语权的重要性,他们在报道形式上进行革新,将新闻话语权在传播活动的两端适当平衡。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转变,电视新闻加快了平民化的步伐,越来越多的普通市民走进镜头,述说自己的酸甜苦辣。在《第一时间》中,节目编导适应这种传播理念的转变,把新闻传播的话语权交给了普通市民,由老百姓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从该期节目内容看,90%以上的新闻均有市民出镜,记者和解说词退居次要位置。以该期节目中《红色传家宝:和的一张合影》为例,记者几乎没有出镜,用解说词串起被采访者对家中前辈人生经历的介绍。在电视直播的民生新闻节目中同期声也被大量运用,活泼的画面,口语化的陈述,让观众和电视新闻节目贴得更近了。三、引入互动概念吸引受众参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各种新媒体手段的引入,受众在新闻传播渠道中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电视媒体也在吸引公众眼球上下足功夫。因此,电视媒介的价值取向越来越大众化、人文化和亲和化,传者和受者的界限几近模糊。于是,一个方便、平等和开放的媒体传播空间逐渐形成。在新的电视媒体传播关系中,“受众接受传播时,不再把传播者看作是别人,是向自己传播的人;而是看作与自己一样的人,是与自己共同传播的人。”[1]对于新近发生的各类重大新闻,受众不仅要求在第一时间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以满足自己的“新闻欲”,更希望媒体能够成为发表意见的平台,实现其“表达欲”。正如有学者表示电视越来越倾向于“‘参与之事’,而不仅仅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