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是以电子信息产品为主要商品的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基本现状技术业务融合和产业链分化整合的趋势日渐明显,行业界限日益模糊,需要对基于产业链的大行业管理模式进行新的探索。2008年1-10月,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6985亿元,同比增长17.6%,其中,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555亿元,同比增长15.7%。软件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29亿元,同比增长31%。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利税同比增长20%。预计全年增速达17%,比今年年初预定的目标将下降2个-3个百分点,全行业总体规模将达6.4万亿元,利税将增长18%。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机遇从政府层面看,我国政府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更加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机遇,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近期国务院出台10项措施促进经济增长,2009年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央行出台8项措施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企业创造宽松的融资环境。同时,我国今年还3次提高出口退税率,调整了3770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其中大部分是机电产品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品,对缓解出口企业的资金链紧张和减缓企业出口的压力,起到积极的作用。二是各级政府、各部委为响应中央拉动内需的精神,积极出台相关具体措施,加大投资力度。近期水利部新增200亿元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铁道部2009年计划投资6000亿元开展铁路基本建设,到2010年将新增铁路里程1万公里、投资规模1万亿元;民航总局明年计划投资2000亿元开展机场新开工项目。这些领域智能系统的建设,为我国软件产业和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江苏省人民政府主办,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苏州市人民政府、HYPERLINK"http://epaper.cena.com.cn"中国电子报社承办的2009年中国(苏州)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产业主管领导、行业专家和企业管理者围绕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产业形势和对策在论坛上发表演讲,本报特摘登相关精彩发言,以飨读者。进一步落实振兴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丁文武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面临严峻的挑战,首次出现负增长。在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积极作用下,产业已走出低谷,逐步回暖。自今年1-2月电子信息产业销售收入增长达到-13.30%的低谷后,从3月份开始降幅进一步收窄,6月扭转下滑势头,实现正增长2.20%,第三季度继续保持正增长态势。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国际形势新变化为我国整合产业资源、向国际分工高端延伸提供了新的机遇。国内宏观经济持续向好,为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下一步,我们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进一步落实调整振兴规划,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电子信息产业的平稳发展,我们要继续落实和推进《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家电下乡、以旧换新、3G建设等已有政策的实施,积极跟踪政策的执行情况,根据反馈进一步完善现有政策;根据产业需要继续出台更优惠的新政策;超前研究储备性政策,特别是要密切关注颠覆性技术出现,及时引导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促进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区域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结合各行业、各地区的发展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注重技术提升与产能扩张并举,注重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衔接,严把准入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引导与支持各类要素资源,扶持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产业,切实维护重点企业的生产和创新能力,推动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建设。加强科技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搭建共性技术和公共服务平台,提高聚集创新的能力。突破核心技术,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突破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等核心产业的关键技术,争取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业链各环节的合作创新。推进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加快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强对电子信息产品和服务的知识产权保护。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扶持培育大企业。进一步推进大公司战略,做好对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指导和服务,加强自主品牌建设,扶持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善以大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配套、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体系。支持优势企业并购重组,鼓励优势企业整合国内资源,支持企业“走出去”兼并或参股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