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山西省蒲县2024年《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题库【B卷】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过错推定”本质上属于()。A:无过错责任原则B:公平原则C:过错责任原则D:结果责任原则答案:C2.八岁的小乐具有音乐天赋,创作了一首乐曲。关于该乐曲的著作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乐享有该乐曲的著作权B:小乐不享有该乐曲的著作权C:小乐及其监护人都不享有该乐曲的著作权D:小乐的监护人享有该乐曲的著作权答案:A3.法定婚龄是法律规定的男女结婚的()。A:实际年龄B:最低年龄C:最理想年龄D:最高年龄答案:B4.静脉产业:指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如同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静脉一样。A:某企业规定,生产者对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并明确废弃物的管理原则,避免产生—循环使用—最终处置B:德国的绿点公司负责社区黄色垃圾箱和垃圾袋中垃圾的收集、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处理费用由获得“绿点”标志认证的企业或销售商支付C:当今,世界发展遇到两个共同难题:垃圾过剩和资源短缺。变废为宝是解决的有效途径,如某企业利用花生壳生产夹板作为建材,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D:某企业用“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经济模式开采原生自然资源,并注重资源利用,关注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答案:D5.甲市人民政府与乙建筑公司签订了办公大楼建筑合同,请问双方是下列何种法律关系?()A:经济法律关系B:民事法律关系C:行政法律关系D:诉讼法律关系答案:B6.债权人只能向特定的债务人主张权利,这体现的是()。A:请求权B:支配权C:形成权D:相对权答案:D7.韩某购买一部手机,使用三天后便不能通话。经查,该手机不能通话的原因系物流公司储存不当致使手机受潮,依法韩某只能要求()承担侵权责任。A:手机生产者B:物流公司C:手机生产者或者手机销售者D:手机销售者答案:C8.北京时间2008年1月5日20:00,小强在广州给在古巴哈瓦那(哈瓦那在南美洲,与北京时差为13小时)出差的父亲打电话,语言表达准确的一项是:A:爸爸,晚上好。注意防寒B:爸爸,晚上好。注意防暑C:爸爸,早上好。注意防暑D:爸爸,早上好。注意防寒答案:C9.甲男与乙女结婚后,共同购买了一辆汽车和一套房子。关于甲和乙对汽车和房子的所有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汽车和房子都是共同所有B:对汽车是按份所有,对房子是共同所有C:对汽车和房子都是按份所有D:对汽车是共同所有,对房子是按份所有答案:A10.甲到A市出差,好朋友乙委托其购买A市产的名贵玉石,甲出差期间无闲暇,委托A市朋友丙帮其购买,丙在当地知名的丁商场购买了附带各项证书的玉石。后经有关部门鉴定,该玉石是假的,则甲的损失由谁承担?()A:丙B:甲C:丁D:乙答案:B11.某单位值班人员未经领导同意,________脱岗,________没有及时发现火情,延误了扑救火灾的最佳时机。A:私自以至B:擅自以至C:擅自以致D:私自以致答案:D12.下列网络技术中,不属于数据安全技术的是:A:数字水印技术B:数字媒体技术C:网络防火墙D:数字签名技术答案:B13.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有效的是()。A:在本合同履行过程中所致人身伤害,本公司概不负责B:因产品质量问题所致一切损害,仅由本公司承担该产品价格的价值损失C:因意外事故致乙方不能履行或不能完全履行合同的,对因此所造成的财产损害,乙方不负赔偿责任D:依本合同所进行的手术,全部风险由患者承担答案:C14.下列关于知识产权的表述,正确的是()。A:某教授抄袭了同事尚未发表的论文,不算是侵权B:著作权指的就是人身权中的署名权C:我国某公司的注册商标自核准注册之日起十年有效D:王某为一项新产品进行包装设计,不能申请专利答案:C15.某企业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破产,法院受理了申请,并确立了3个月的申报期限,某企业的债权人甲公司没有在申报期限内申报债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公司有权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为审查和确认补充申报债权的费用,由自己承担B:甲公司有权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为审查和确认补充申报债权的费用,列为破产费用C:甲公司无权补充申报债权D:甲公司若有正当理由,则有权在破产财产最后分配前补充申报答案:A16.甲(男,22周岁)为达到与乙(女,19周岁)结婚的目的,故意隐瞒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