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司法考试应对自如无惧失败司法考试,一直被人称做“天下第一考”,听说有的人考了9次都没过。当我第一次参加考试就顺利通过后,很多人说我是个“奇迹”。我在大学学的是俄语,对法律并不熟悉。一次,我偶然翻到了一本行政法习题,凭着感觉做完后,竟发现100分的题目我做对了70多分。从那一刻开始,我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了当律师的想法,同时也开始准备参加司考。起初,我利用空余时间做了大概100套试题,平均一天坚持做100道小题,在做完每套试题的当天,我都会给自己评出一个分数,然后把做错的或很模糊的题,对照书查出并记下来。在最后3个月时间,我没有光抓重点而忽略其他内容。因为我知道,司考的分数线每年都是按比例从上往下进行录取,我想,在别人都看重点的同时,我要是能抓到别人刚好没看到而又很重要的内容,那我就占了优势。为了加强记忆,我一直都将看书、做题分开进行。比如说,我早上起来先看看民法方面的内容,对其中一些内容不需要死记硬背,看懂就行,然后到晚上做一些有关刑法方面的题型。这样看的好处是可以让我强制性的记忆减弱,逻辑性的记忆力增强,而且必须坚持每天都做,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可是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将自己司法考试的经历和感受写出来,一方面可以系统地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各位其他的考友提供点失败的经验,以免自己和下一次司法考试的考友重蹈覆辙!我是从2001年7月开始准备司法考试的,说是准备,就是每天看一小段考试用书,这一看就是7个月。也就是说,我用了足足7个月的时间才看了一遍教材,并且没有做题。等到第二遍开始看书的时候,已经是2002年的2月初了。可以说,这是我复习应考中最大的败笔。仔细分析原因如下:第一、战线拉的过长。我并不否认这次司法考试的特殊性,大家在复习中一直在猜测考试时间,各种传闻让每个考生人心惶惶。开始的时候,看书还是挺认真的,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越来越厌倦每天的重复了。不久,每天的看书就成了过场,心里总是抱着等到考试时间定下来后再全力复习的念头,所以,7个月只看一遍书也不足为奇了。第二、过于自信。由于是法律科班,又是应届毕业生,对于司法考试的艰巨性、困难性估计不足。一个一次就以高分通过律考的师兄告诉我,他只复习了2个月,就通过了。使我认为司法考试不过如此,到时候突击两个月就可以了。这样的话使我盲目地自信。第三、基础薄弱。大学时代的课程以及教学管理很是宽松,名为法律系学生,但可能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我甚至比不上一个法律自考生来得认真踏实,我把自己整个大学时代的时光扔进了各种各样的学生组织活动中去了。等到进入第二轮冲刺复习的时候,我方才发现自己好像一个新手,太多的东西需要熟悉和记忆,甚至连一些基础理论,课堂上也只是弄了个一知半解,不得不一一重新学起。若是当时认真一点,可能结果也不会如此了。我的几个第二轮一起在学校复习的正读研究生的本科室友纷纷取得了高分,就是很好的例证。第四、没有按照制定的计划执行复习任务。制定复习计划贵在实行,无论制定的时候有多大的雄心壮志,无论计划制定得多么具有可行性、多么详细,都应该一则不扣的完成。这次司考复习的过程中,我根据情况制定了好几次学习计划,可是几乎没有一次能够完完整整的执行完毕,复习的效果自然不好了。第五、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几乎所有的考试都是一件不轻松的事。特别是像司法考试这样只有7%通过率、复习资料阅读量巨大、记忆的知识点繁多的考试,可能到最后比的就是谁的韧性大,谁最能耐得住寂寞了。不幸的是,由于轻敌和惰性,我在7个月中只粗略了看了一遍书,没通过考试也在情理之中了。天道酬勤,刻苦认真地复习,即使结果不尽人意,也无所可怨的了!时光进入2002年2月,由于考试时间的推近,松弛的神经也随之绷紧起来。我进入了这次司法考试复习最关键的时刻。可以这么说,我这次考试最后的成绩还能考到231分,就全依托了这一阶段的有效复习。但仔细回想,仍然存在着许多失误:第一、教材用的太少。和第一轮不同,我用了20天左右的时间就将教材全部看了一遍,然而这一遍便是我最后一遍系统地看教材了。本想在最后的十天再将教材翻一遍,可是因为各种版本的押题试卷在考友中流传,最后的精力都放在了考题上。考试时做第一张试卷,我就知道这次我吃大亏了。许多考题,特别是法理学,都是直接考教材上的内容,而我的记忆,却在考试的紧张中,逐渐模糊(本来就模糊)。等到考完之后去翻书,发现基本上我的答案都是差了那么一点就对了。很是后悔没有好好看教材,但这天底下,却是没有后悔药可买的。第二、参考书使用的过多。这一阶段我使用了太多版本的参考资料,几乎口碑不错的东西我都用了。这个时候很是用功,每天几乎把可花的时间全部花在了做题和看参考书上。但一个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像这样大面积的撒网做题,成效却是不大。我自认为自己的智商还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