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个人简介改变命运的事情影响一生的三个人物荣格与弗洛伊德:从《梦的解析》问世开始,荣格也就开始了与弗洛伊德的特殊关系。当时,精神分析还未能被社会所接受,有关的研究与言论还在经受各方的责备与抨击。1906年,荣格撰写文章为弗洛伊德辩护,受到一些知名教授的警告,说这样会为他自己的学术生涯带来危害。但荣格依然十分坚定自己的立场。荣格给弗洛伊德寄去关于词词语联想的研究论文,开始了两人之间的快往来。弗洛伊德回赠荣格一幅他自己的照片,也很想知道荣格的长想。于是,1907年,荣格从苏黎世前去维也纳拜访弗洛伊德,第一次见面,两人持续畅谈了13个小时。荣格与弗洛伊德可谓是“一见钟情”。弗洛伊德比荣格大19岁,俨然一位父亲。实际上,弗洛伊德从一开始,就有意无意地把荣格视为自己的儿子。因而,荣格也就有了精神分析“皇储”的称呼。不过,即使是在这第一次会面的时候,荣格也弗洛伊德便有所分歧,主要表现在对“灵性”和“性欲”问题的看法上。荣格与“斐乐蒙”1913年12月,荣格从他的一个梦中获得了一个重要的意象:“斐乐蒙”。“斐乐蒙”从一个希伯来先知的形象中发展而来,荣格称其为“异教徒”,“他所带来的是有着诺斯替教色彩的一种埃及与希腊合一的气氛”。与弗洛伊德的分裂,荣格开始了与无意识的直接面对。实际上此时荣格的生活陷入了黑暗的时期。这个时期正如他自己所描述的那样,有失去方向、无所适从的感觉。但是,有了“斐乐蒙”,无疑象征着黑暗中的明灯,指引着荣格逐渐看清了无意识世界的内容。荣格说,标着着他逐渐走出黑暗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他对于曼荼罗的绘制与领悟。荣格是在1918-1919年前后开始绘制曼荼罗的。他每天都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一些圆形的图画,似乎恰恰对应于自己某种内在的心境。荣格在这个时期画了许多幅曼荼罗。每当画他们的时候,也总是问自己一些问题:这样一个过程正导向什么?其目的在哪里?荣格说:“事后只是慢慢地我才发现什么才是真正的曼荼罗。”荣格引用歌德《浮士德》中的话说:“‘成形、变形、永恒的心灵的永恒的创造。’而这便是自性即人格的完整性。”于是,对于荣格来说,他的曼荼罗,也就是深层自我的再现与反映。这种表现与反映,所带给荣格的,就是其对于自性化道路的领悟。荣格与卫礼贤卫礼贤(RichardWilhelm,1873-1930),又译作理查德·维尔海姆,德国人。在其57年的人生历程中,有25年是在中国度过的。1899-1920年他一直生活与工作在青岛,1922年起又在德国驻华使馆工作,并在北京大学任教;1924年回到德国之后,在法兰克福大学任中国史和中国哲学的荣誉教授,仍然从事有关中国文化的研究与工作。他曾在劳乃宣的帮助下将《易经》翻译成德文,用20年的时间翻译与主编了8卷本的《中国宗教和哲学系列》,成为世界著名的汉学家。卫礼贤在荣格生活中的出现,不但给荣格带来了东方的智慧,带来了《易经》的意义,带来了道家内丹的理论,而且见证了荣格面对无意识的经验,使荣格获得了莫大的支持。荣格在研究与撰写《金花的秘密》(与卫礼贤合著)的过程中,完善了他的积极想像技术,尤其是将道家“自然”、“无为”的意义付诸于这种心理分析的技术之中。《金花的秘密》见证了荣格通过曼荼罗对于自性的探索与感受,同时也在象征的意义上,促成了荣格对于“炼金术”的融会贯通。通过卫礼贤,荣格获得了对《易经》的理解。荣格说,“任何一个像我这样,生而有幸能够与维尔海姆,与《易经》的预见性力量做直接精神交流的人,都不能够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在这里我们已经接触到了一个‘阿基米德点’,而这一‘阿基米德点’,足以动摇我们西文对于心理态度的基础。这个“阿基米德点”,是荣格对于《易经》的接受和理解,而这个“阿基米德点”,也正是荣格心理学发展的关键。格自己曾有过这样的表达:“维尔海姆一生所从事的工作,对我来说是如此的重要和具有价值,是因为他为我解释与证实了我过去一直在追求、在思考、在向往以及在从事和研究的东西。”荣格说,“维尔海姆的工作,给我们带来了中国文化的基因,给我们带来了一种足以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世界观的中国文化基因”。这是荣格对于维尔海姆工作的理解,也是荣格对于中国文化的向往。分析心理学基本理论一、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既是对弗洛伊德个体潜意识的发展,也是他自己的一种创造。“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集体无意识和个人无意识的区别在于:它不是被遗忘的部分,而是我们一直都意识不到的东西。荣格曾用岛打了个比方,露出水面的那些小岛是人能感知到的意识;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人无意识;而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就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反映了人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