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明及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一、文明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1.1施工现场的场貌整齐,临时设施、大宗材料、机械设备堆放有序,现场“三通一平”满足施工需要,符合施工总平面图的要求,施工标牌设置明显,施工人员实行挂牌上岗。1.2现场材料、成品、半成品保护措施得当,控制尘埃和噪音,职工集体宿舍、食堂要符合卫生条件,炊事员上岗前要进行体检,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职工宿舍、食堂等符合卫生条件。1.3组织搞好设备维修保养,施工机具必须完好无损,保持设备技术状态良好,从而为保障工艺质量提供基础。1.4不准乱弃、乱堆余土堵塞道路的情形出现,施工现场随干随清理,做到工完场清。1.5现场人员要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德,尊重当地民族风俗习惯。施工现场严禁打架斗殴,严格执行经济处罚制度,对触犯法律的交由司法部门处理,工区安全员应与当地公安部门加强联系,并接受公安部门的工作指导。1.6除了有安全管理措施外,还应搞好安全防范,现场文明生产,是一种安全防范的最好一种体现,做安全宣传教育,在现场张贴、宣挂安全标语牌。1.7制订出有关设备的安全操作和保养条例,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利用率,组织检查机械设备的保养和技术状态,不符合要求,即是进行维修保养。1.8加强施工用电的安全管理,水电工作施工中由于不安全用电而引发的伤亡事故是较多的,所以,施工场地的用电(如设备、电源线、开关板等)一律由电工负责处理,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拉、接电源,对于高压、变压器等按规定做好防护栏杆,并悬挂标记。1.9消防工作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层层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经常进行消防宣传教育,提高职工的消防意识,组织义务消防员。在施工现场和办公室、生产区布置灭火消防器材,消防水池、水源充足。合理配备和发放消防器材,定期进行检查和换药,对电器产品易燃易爆危险不符合消防安全技术规定的应及时改正。二、环境保护措施项目部将在现场成立环境保护小组。环保小组应与当地行政办公室代表进行联络,经业主允许,可以编制工程环境保护措施和相关的施工进度计划。有关当地居民的项目,如包括公共道路上交通增加,噪音,当地垃圾排放,土地污染,这些地区人员的增加,以及对社区的综合影响。并保证当地社区居民提出的相关地点给予关注。项目部最大程度地参与社区活动。2.1对于环境保护要做到全面规划、综合治理、化害为利,制定详细的环保措施。2.2搞好施工现场及公共场所的清洁工作,施工现场及时洒水,防止尘土飞扬,创造优美环境。2.3加强卫生管理,注重劳逸结合,改善职工生活环境。严禁职工饮用生水,防止疾病的发生,加强卫生宣传。2.4树立环保意识,对职工加强环保意识教育,形成人人重视环保的风气。严格遵守国家和当地政府及建设单位制定的有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文件,在合同规定的施工活动界限之外的植物、树林及建筑物,尽力维持原状,并保护好文物。不将有害物质(如燃料、油料、化学品、酸碱等,以及超过充许剂量的有害气体和尘埃、弃渣等)污染土地、沟河。2.5搞好环境卫生,施工中废水、废油等,全部沉淀、处理后统一排放。对污水污物、生活垃圾专人负责清扫、统一处理,不污染环境。2.6在全部工程完成后,除已征得监理单位同意外,拆除一切施工临时设施和临时生活设施,并将拆除后的场地彻底清理。2.7设置环境管理机构,配置1至2名专职工作人员,在项目经理的直接领导下负责施工区环境保护工作的统一管理、监督、检查和协调。2.8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环境保护的法令、法规和合同规定,对施工活动范围内的环境予以认真保护,教育职工遵守环保法规,提高环保意识,并根据本工程环保的特点制定一系列具体措施和建立健全施工中的环保责任制,切实加以贯彻落实。自觉接受当地环保部门对施工活动的监督、指导和管理,积极改进施工中存在的环保问题,提高环保水平。2.9施工中采取相应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冲刷河道造成淤积。料场取料结束后,按合同规定恢复农田或植被。开挖碴料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尽量回用,不能回用的严格按指定地点各程序进行弃碴堆置,弃碴场周围设置必要的排水沟等排水系统及浆砌石或钢筋铅丝笼挡护建筑,避免因施工造成水土流失。施工中尽量减少弃渣占地及污染周边环境。施工结束后及时进行绿化或返还地方用地;避免引起不良冲刷或水土流失。2.10能产生超标噪音的作业区域应事先向工作人员提出警告。应对受施工期间产生噪音影响和包围的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当音量超过85dB或在进行噪音作业或在噪音作业附近时,工作人员应戴听力保护品。竖立警告标志,并应通知当地社区居民当前的情况。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夜间进行强噪声作业,施工车辆的行驶线路经过居民区时应控制鸣笛、限速行驶,机械设备等较强噪声源处工作的施工人员发放防噪声用具,严格执行劳动保护措施,对噪声控制制定出实施细则,并加以认真贯彻。2.11为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