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14页共NUMPAGES14页第PAGE\*MERGEFORMAT14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4页2007年4月29657公共关系心理学试题一、选择题:22分1.组织严密,乐于和群,爱好娱乐,喜欢发牢骚,重感情,讲义气,描述的是(C)2.3P33A军人的心理特征B农民的心理特征C工人的心理特征D服务员的心理特征2.公共关系活动的主体是(B)1.1P8A大众媒体B组织团体C政府D公众3.使活动顺利完成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是(A)2.2P25A能力B气质C性格D动机4.组织内部的向心力有两种,其中围绕组织领导的向心力(B)5.2P114A带有民主化倾向B带有军事化倾向C容易使组织失去活力D容易造成组织失控5.由若干人的互动关系作为存在形式的群体称为(A)2.1P22A实际群体B假设群体C正式群体D非正式群体6.公众个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C)2.2P25A性格B能力C气质D兴趣7.“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是基于以乡土观念为基础的(C)4.3P90A地域文化心理B民族文化心理C亲缘心理D依从心理8.“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表现了宏观心理定势中的(C)4.3P89A首因效应B晕轮效应C社会刻板效应D经验效应9.微观环境引起的心理变化具有(D)??5.3P126A稳定性B变动性C主动性D被动性10.心理定势的习惯性又称为(B)4.1P75A潜在性B固着性C自觉性D不自觉性11.公共关系活动中,推动公众心理变化的最直接的因素是(A)5.3P130A公关主体的行为B公关客体的行为C媒介公众的行为D政府公众的行为12.在外面受气,回到家中拿家人当出气筒表现出的心理防御机制是(D)5.4P133A压抑B投射C反向作用D转移13.最原始的沟通形式是(B)6.1P146A轮形沟通B链开沟通C星形沟通D根形沟通14.“爱屋及乌”表现了社会心理的(D)4.2P84A晕轮效应B经验效应C首因效应D移情效应15.广告通常属于(A)8.1P180A流泻式劝导B冲击式劝导C浸润式劝导D逆行式劝导16.组织形象的好坏取决于组织的(A?B?)???8.2P234A产品B成员C财力D宣传17.组织形象中最有代表性的实力形象是组织的(B)???8.2P241A奖金状况B产品质量C成员的数量和质量D生产、技术设备18.有预定目的,需要做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8.2P241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C无意注意D随意后注意19.影响认知公众心理的主要因素是(A)5.4P135A认知者的主观因素B公众的主观因素C公众的积极性D公众的主动性20.相对多数公众的意见和看法构成公众(D)8.4P262A印象B态度C新闻D舆论21.制造或引导能引起轰动效应的舆论,关键是(A)8.4P269A善于利用大众传播媒介B符合社会需要C迎合兴趣焦点D出奇制胜22.在公开场合进行不指名地批评,对于被批评者而言,采取的心理影响方式是(B)7.2P190A劝导B暗示C感染D诱引二、填空题:10分1.时尚以“新”和“奇”吸引公众,因此又称为时兴。4.4P952.良好的操作能力具有三种能力特征,即针对性、技术性和变通性。2.2P253.信号在传递过程中受到其他外部信号的干扰,这种干扰称为嗓音。6.1P1434.比较平和、相对持久、容易发散的情绪称为心情。6.3P1595.“一人知晓,众人皆知”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方式指的是轮形沟通。6.1P1466.针对性和时间性强,集中优势兵力重点解决眼前具体问题的劝导方式为冲击式劝导。7.1P1887.直接感染具有即时性、互动性和情境性的特点。7.3P2108.与缺乏、危险相联系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发展的心理倾向是需要。3.2P489.浸润式劝导发生的关键是周围舆论的一致性。7.1P18410.制止流言的最有效方式是澄清事实。4.4P99三、名词解释:18分1.公共关系行为9.3P292所谓的公共关系行为,是指组织团体为了争取内部公众和外部公众的信息和支持,为自身事业的发展和树立组织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为提高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而开展的调查、分析、预测、传播、报警、解疑、调解等一系列的行为活动的总称。2.社会刻板印象4.3P87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一部分成员对某类事物或人物所持有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3.转移作用5.4P133转移作用是把自己内心不可遏止的冲动改换方向、改其他目标作为发泄对象的心理机制。4.排外意识2.4P38所谓排外意识,是指排斥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