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2024广东省蕉岭县《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王牌题库加答案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李某8岁的儿子小勇平时非常调皮,经常用石头砸坏别人的东西,攀摘花草树木等。一日,当小勇在家门口玩耍时,遇见刘某用三轮车拉着镜子。邻居王某见状说:“你敢不敢把那个镜子砸碎,敢的话就算你厉害。”小勇听完当即就拿起石头砸过去,结果致使价值600多元的镜子被砸碎。另一日,小勇在学校上自习课时与同学小雷发生争执,并将小雷的手臂打伤,小雷治伤花去医药费1000元。A:学校承担,如果李某有过错,李某应负连带责任B:李某承担,如果学校有过错,学校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C:王某承担,如果学校有过错,学校应负连带责任D:学校承担,如果李某有过错,李某应当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答案:B2.人类的未知领域并非一个闭合的圆圈,而可能是在许多维度上呈开放型的无限空间。人类知识的积累,实际上是在这个无限空间里不断向更广阔更深邃处延伸的过程。无论对人类全体还是对每个个体而言,知识的增长都意味着所知更多、面临的未知领域更大。A:人类应该更加敬畏未知领域B:人类永远面临知识贫乏的困境C:人类永远面对探索未知的挑战D:人类应该努力丰富知识宝库答案:C3.甲与乙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将一辆原价12万元的二手轿车以10万元的价格卖给乙,乙付款后将车开回,但一直没有办理车辆过户手续。A:归乙所有,因该车已交付B:归乙所有,因乙已支付价款C:归甲所有,因未办理过户登记D:在办理过户登记之前,由甲决定该车的所有权归属答案:A4.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民族的融合与同化,明显的表现为:A:鲜卑化趋势B:柔然化趋势C:铁勒化趋势D:匈奴化趋势答案:C5.发酵工程,就是通过研究改造发酵所用的菌以及应用技术控制发酵过程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发酵产品。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发酵工程的产品是:A:酱油B:维生素C:加酶洗衣粉D:醋答案:C6.为呼应近年全球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以及科技的“重大改变”,国际局势日益的“错综复杂、脆弱不稳”,2015年1月21日召开的达沃斯年会以“全球新局势”为主题,中心议题转变为:A:地缘政治风险B:债务危机风险C:国家安全风险D:财政危机风险答案:A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A:数字符号中的“0”起源于古印度B:树干常常被刷成白色是为了防火C:相传我国古代能作“掌上舞”的人是赵飞燕D:俗称“四不像”的动物是麋鹿答案:B8.甲、乙、丙合伙经营,甲因病死亡,其子丁19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丁不能要求分割甲在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B:丁因继承当然获得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资格C:经乙丙同意,丁可以成为合伙人D:丁只能要求分割甲在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答案:C9.下列物权中属于担保物权的是()。A:地役权B:建设用地使用权C:建筑物区分所有权D:留置权答案:D10.梅雨是指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台湾、日本中南部、韩国南部等地,每年()之间持续阴天有雨的气候现象。A:6月中下旬至7月上半月B:7月下旬至8月上半月C:8月中下旬至10月中旬D:3月中旬至5月上半月答案:A11.甲将一辆拼装汽车出售给乙,乙违章驾驶该车将丙撞伤。丙的损害应由()。A:甲和乙承担连带赔偿责任B:甲和乙承担按份赔偿责任C:乙独自承担赔偿责任D:甲独自承担赔偿责任答案:A12.王某拾到李某丢失的钱包,当李某向王某讨还时,王某拒不归还,二人由此形成的债权关系是()。A:不当得利之债B:合同之债C:单方民事法律行为之债D:无因管理之债答案:A13.甲与乙分别就一项相同的发明创造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申请专利,请问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应按照什么原则来处理此类事项?()A:申请在先B:完成在先C:使用在先D:一体对待答案:A14.根据《合同法》第167条的规定,分期付款的买受人未支付到期价款的金额达到全部价款的五分之一的,出卖人可以要求买受人支付全部价款或者解除合同。此处的“分期付款”是指买受人将应付的总价款在一定期间内至少分()次向出卖人支付。A:三B:四C:二D:五答案:A15.某夜,群众举报张家有人在看黄碟,警察敲门人户后,直接进入张某夫妇的卧室,并没收了VCD和黄碟。关于本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警察侵犯了张某夫妇的住宅安全权B:警察侵犯了张某夫妇的财产权C:警察侵犯了张某夫妇的隐私权D:警察侵犯了张某夫妇的名誉权答案:D16.习近平主席在阐述党和国家的重要问题或者是重要讲话上经常引用儒家、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