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河北省易县历年《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真题题库及答案(有一套)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章某是军人,其妻水某在婚姻存续期间发表了小说《家门》,离婚后第二天水某获得稿费。下列不属于章某和水某的共同财产的是()。A:婚姻存续期间章某的医药生活补助费B:夫妻俩婚后购买的商品房C:稿费D:婚姻存续期间水某的住房公积金答案:A2.2013年2月1日,甲将位于长江西路的一套自有房产抵押给债权人乙,并办理了抵押登记,3月20日,甲又将该房产抵押给债权人丙,但一直拒绝办理抵押登记。4月13日,甲擅自将房产转让给丁并办理了过户登记,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甲和丙之间抵押合同已生效B:乙可对该房屋行使抵押权C:丙可要求甲赔偿自己所遭受的损失D:甲和丙之间转让房产的合同无效答案:D3.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大要素,按照我国的法律,下列关于民事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彼此平等B:我国法律规定的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C: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个人合伙不属于民事主体D:民事主体是依法独立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答案:C4.收藏家金某向画家李某购买了一幅画,金某在对该画享有展览权的同时,还对该画享有()。A:改编权B:物权C:抗辩权D:出租权答案:D5.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A:数量B:范围C:质量水平D:价格水平答案:D6.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均自申请日起计算。其中,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年。A:25、15B:15、5C:20、10D:30、20答案:C7.方某遛狗时,狗突然挣脱绳索,咬伤3岁的李某。当时李某的父亲正在用手机打电话。关于本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李某父亲承担主要责任B:李某父亲应该负全部责任C:方某应当负全部责任D:方某承担主要责任答案:C8.颜料的三原色是指:A:红黄绿B:红黑白C:红黄蓝D:黑白黄答案:C9.根据资料,下列说法有误的是:A:2010年普通高中专任教师人数约为151.8万人B:2010年,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约为97.4%C:2010年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为78.4%D:2014年未入学学龄残疾儿童人数比2010年大幅减少,减幅超过40%答案:C10.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俗语说“飞蛾投火,自取灭亡。”巴金在这里却赞美了飞蛾为追求光和热而死,一褒一贬,截然相反。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A:这是比喻的说法,比喻只要取其某种相似就能成立,因此这两种说法可以成立B:这两种说法是对立的,因此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C:巴金的比喻有积极进取精神,是恰当的,俗话的比喻没有这种精神,是不恰当的D:飞蛾扑火是昆虫的趋光性,不是有意识的行为,褒和贬都是多余的答案:A11.甲与乙结婚五个月后,乙怀孕,甲病故。当时,甲、乙共有财产18000元,甲之父丙提出与乙平分。乙不同意,遂向法院起诉。请问:人民法院对这笔财产权如何处理?()A:乙得6000元,丙得6000元,为胎儿保留6000元B:乙得12000元,丙得6000元C:乙和丙平分,各9000元D:乙得12000元,丙得3000元,为胎儿保留3000元答案:D12.“过错推定”本质上属于()。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结果责任原则D:公平原则答案:A13.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应承担()。A:连带责任B:公平责任C:按份责任D:过错责任答案:A14.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我国《合同法》规定的承诺?()A:某超市向伊利公司发出订购牛奶1000箱的要求,蒙牛公司得知后向该超市表示接受其在要约中规定的条件B:某公司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称,本公司有新疆贡枣出售,欲购者请速与本公司联系,小王打电话给该公司订购若干C:甲在报纸上刊登附有价目表的广告称:本书店新到新华字典100本,预购者可在一个月内汇款,款到寄书。乙汇款给甲D:移动公司向用户小张发出彩铃业务订购短信邀约,并表示未回复视为承诺,小张未回复答案:C15.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A: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B: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C:原告为公民、法人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