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交通损害赔偿模拟法庭一、小组角色分工第一组:张淼晶(审判长)张吉(审判员)何玮琳(审判员)王溪月(书记员)第二组:吴冰沁(原告)李薇(原告)郭培培(原告方证人)刘红霞(原告方代理人)佘丽丽(原告方代理人)第三组:蔡仙(被告)邓亚娇(被告)蒋姝(被告方证人)何昊(被告方代理人)罗绮芳(被告方代理人)案例简介2009年8月25日,当天中午12点10分,曾某来到万福路口,或许因为太阳大,或许因为时间紧,曾某过马路时“偷懒”没有走斑马线,而是直接闯入了机动车道。就这么一霎那,一辆大型货车从凯风路往市区方向开来,司机唐某对突然出现的曾某躲闪不及,迎头撞了上去。曾某被送往医院抢救,医生的诊断结果是:闭合性颅脑损伤、脑挫裂伤、多处软组织损伤。更让人乍舌的还有高额的医药费,曾某先后在市内两家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74天,花去医疗费13375元,其他还有住院期间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等各项费用共计12860元。亲人的关怀和金钱的投入还是没能完全消除车祸带来的影响。出院后,曾某做了伤残程度鉴定,结论为八级伤残,也就是说,即使花再多的钱治疗,曾某的身体也无法恢复如初。这场飞来横祸让曾某失去了很多财富。为了挽回损失,曾某向肇事司机及所在单位提起了诉讼,共计索赔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营养费等11项费用共计139931元。象山区人民法院受理此案,认定发生交通事故时,唐某正在上班,他交通肇事造成的赔偿责任应由所在单位承担。案件审理中,法官查阅了车祸发生后交警部门作出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交警认定,唐某驾驶制动性能不合格的机动车遇行人横过道路时未注意避让,是造成此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应承担该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而曾某横过机动车道时未走人行横道,是造成此交通事故的次要原因,应承担该交通事故的次要责任。法院将该《认定书》作为本案定案证据,并据此确定,除去保险公司应承担的赔偿责任120000元,唐某所在公司承担70%的赔偿责任,曾某自行承担30%的责任。审判流程1、开庭前的准备:各人进场,书记员点清当事人是否到其并宣布法庭纪律,然后法官们进场,全体起立,坐下后,审判长敲敲法锤,宣布开庭,简述案由,当事人,介绍审判人员,然后告知当事人他们的诉讼权利义务,问当事人有没有要回避的,没有的就继续进入下一轮,有的要延期审理.2、法庭调查,首先由公诉人读起诉书或原告读起诉状,原告有代理人的要读代理词,然后被告自我辩护,由代理人的要读辩护词或答辩词.接下来双方轮流举证,并就证据能否被采纳或其证明力大小互相辩论.3、法庭辩论.等双方都举证完了,审判长宣布结束法庭调查,开始法庭辩论,公诉人,被告人或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人会轮流发表对自己有利的对案件的处理意见,针锋相对,是整个审理中最精彩的部分.4、被告人做最后陈述(刑案)或双方当事人作最后发言(民案).当审判长认为辩得差不多了,事实都辩清楚了,会结束法庭辩论,进行这一环.5、合议庭退庭评议,讨论如何判案.这是秘密进行的6、当庭宣判(很少这样)或宣布定期宣判.宣布完了以后,审判长敲敲法锤,退庭!四、相关资料1、认真审阅案件材料。为保证开庭审理工作的顺利,在开庭前,主审法官首先要认真审阅起诉状、答辩状等诉讼材料,从中了解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然后,对原、被告双方提供的证据进行初步的审查,审查当事人的主张与证据是否相印证,对案件存在的不清事实,还可以自行拟定出审理提纲,以便查清没有证据证明的事实,为开庭审理奠定基础。2、在法律规定期限内运行相关程序和送达手续。目前,采取的是开庭审理前由立案庭送达诉讼文书。但是,由于立案与开庭存在时差,对没有传唤和通知的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应当在开庭3日前将传票送达当事人及将出庭通知书送达诉讼参与人,以保证他们及时参加诉讼。人民法院审理案件有公开和不公开的两种。对于公开审理的案件,在确定开庭日期后,要在开庭前3日在本院的公告栏内张贴公告以示公开审理。3、对案情复杂和证据较多的案件进行庭前交换证据。在民事案件审理中,经常遇到案情复杂和证据较多的案件,对于这类案件进行庭前证据交换,能够使复杂案件争议的焦点突出,使证据较多的案件简单化,使开庭审理工作由难变易、由繁变简,有利于审理案件的顺利进行。在民事诉讼中,很多当事人把败诉归责于法官,究其原因,第一、由于民事诉讼是利益的再分配,很多当事人从自身的利益出法,去衡量法官的司法行为;第二、当事人仅凭口头或单方证据咨询某些人员,以咨询意见的可能性结论衡量法官的司法行为;第三、复杂民事案件的认识不统一,其结果多样性,不同的法官审理同一个复杂的案件,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实体公正也是有局限性和模糊性的。法官审理案件不可能像小学生做算术题那样,只能得出一个惟一的正确答案。第四、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的不一致性,就每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