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基层常见疾病诊疗指南】特应性皮炎基层诊疗指南2022(最全版)一、概述(一)定义特应性皮炎(atopicdermatiADs),也称特应性湿疹(atopiceczema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属于常见的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特应性皮炎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命质量。在不同的年龄段,患者还常常合并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特应性疾病,故被认为是一种系统性疾病,需要按慢性病进行长期的病程管理。(二)流行病学全球范围内特应性皮炎患病率差异较大,发达国家儿童患病率达10%~20%,我国特应性皮炎患病率也有上升趋势,22年10城市1~7岁儿童的患病率为2.78%[1],2014年12城市1~7岁儿童患病率达到12.94%[2],而1~12月龄婴儿患病率达30.48%[3]。目前,我国还没有成人特应性皮炎的流行病学数据,总体上患病率较以前升高,尤其是近些年已关注到老年患者的增多。二、病因与发病机制(一)病因特应性皮炎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等因素关系密切[4]。遗传因素是本病的最强风险因素,需要关注患者父母等家族成员有无过敏性疾病史。遗传因素影响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与免疫平衡。环境因素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外界的气候变化、感染原和变应原刺激等;人们自身的生活方式改变,比如过多不合适的洗浴、过于清洁的环境、相对单一的西式饮食等;还包括环境暴露,如环境污染、被动吸烟等都可能通过改变基因表达引起免疫系统与皮肤屏障异常,这些都参与特应性皮炎的发生和发展[5,6]。此外,心理因素如精神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也是特应性皮炎发病中重要的促发因素[4,7]。(二)发病机制虽然特应性皮炎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目前研究认为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菌群紊乱等因素是本病发病的重要环节,且三方面互为影响、互为诱因。免疫异常和皮肤屏障功能障碍使外界环境物质(如过敏原和微生物)易于侵入表皮而启动炎症反应[8],炎症因子可以抑制皮肤屏障相关蛋白的表达,进一步破坏皮肤屏障功能[9]。特应性皮炎的皮损和周边外观正常皮肤常伴有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增加和菌群多样性下降为主要表现的皮肤菌群紊乱[10],以及所导致的代谢等功能异常[11],促进了皮肤炎症的进展。反复搔抓是导致皮肤炎症加重和持续的重要原因,搔抓不仅促使角质形成细胞产生炎症介质,也会导致自身抗原释放,产生针对自身抗原的异常免疫应答[12]。非免疫性因素,如神经-内分泌因素也可参与皮肤炎症的发生和发展[4,7,13]。三、临床表现(一)不同年龄段临床表现不同年龄段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可分为婴儿期(出生至2岁)、儿童期(>2~12岁)、青少年与成人期(>12~60岁)和老年期(>60岁)4个阶段。最基本的特征是皮肤干燥、湿疹样皮损和剧烈瘙痒。2014年国内12城市的研究统计数据显示,1~12月龄婴儿特应性皮炎患者大部分属于轻度(74.60%),其次为中度(23.96%),重度较少(1.44%)[3]。婴儿期:以婴儿湿疹为初发表现,1岁前发病者约占全部患者的50%。皮损以急性湿疹表现为主,典型皮疹为水肿性红斑伴有渗出和结痂,多分布于两颊、额部和头皮,后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伸侧。儿童期:多由婴儿期演变而来,也可单独发生。皮疹多分布在面部、颈部、肘窝、窝和小腿伸侧,以亚急性和慢性皮损为主要表现,典型皮疹为暗红色斑片,表面粗糙覆有鳞屑,皮纹加深增宽,有明显苔藓样变。青少年与成人期:皮损与儿童期类似,也以亚急性和慢性皮炎为主,主要发生在肘窝、窝、颈前等部位,也可发生于躯干、四肢、面部、手部,大部分呈干燥、肥厚性皮炎损害,部分患者也可表现为散在孤立凸起的粟粒到花生大小的坚实性的痒疹样皮疹。老年期:是近几年来逐渐被重视的一个特殊类型,男性多于女性,皮疹通常表现为严重而泛发的慢性湿疹样皮疹,严重时累及90%以上体表面积,形成红皮病[14]。(二)特征性临床表现一些特征性的表现是诊断特应性皮炎的重要线索,主要有:干皮症:具体可表现为皮肤干燥、鱼鳞病、毛周角化、掌纹症等。皱褶部位湿疹:表现为眼睑、乳头、鼻下和耳根皱褶处湿疹,唇炎,眶下褶痕。特殊部位皮肤色素性改变:眶周黑晕、白色糠疹。异常皮肤反应:出汗时瘙痒、对羊毛敏感、过度虫咬反应、白色划痕等。伴发疾病:患者可同时伴发其他过敏性疾病,如复发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结膜炎等。我国研究数据显示,16.7%的特应性皮炎患者同时患有哮喘,33.7%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结膜炎[15]。此外,慢性病程患者合并发生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炎性肠病、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疾病和淋巴瘤风险增高[16,17,18。特应性皮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见图1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四、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对于不同年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