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八新闻评论的结构文心雕龙附会第四十三三要素论点三要素论据三要素论证结构的基本要求二、新闻评论安排结构的一般规范(二)新闻(主要指消息和通讯)(三)新闻评论例:《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吗》(赵林)2、要符合事物本身的逻辑5、文无定法,贵在创新三、新闻评论的几种具体结构形式2、点睛式结构——画龙点睛有游客近日在江西三清山发现疑似华南虎的动物并拍摄了数张照片,消息经媒体披露后,立即引发关注,有人质疑这是一次炒作。“虎照”再次成热点,不仅在于华南虎之珍贵,更在于曾经的“虎照门”让人心有余悸。照理,前车可鉴,不至于有人重蹈覆辙。正是在这一点上,舆论的一片质疑,显示出社会信任的退化。实际上,前有教训,也有经验。今年初,有人在张家界拍到“疑似老虎”的照片,当地政府仅用三天时间就调查核实了真相并专门召开发布会,认定“疑似虎照”不是老虎而是金猫。面对“三清山虎照”,当地政府该自持,真相大白之前,不宣传、不炒作,才是客观姿态;学界权威当自重,不陷入利益纠葛,把“虎照”搞成又一起“学术公案”;舆论公众当自省,避免因偏激之虞而引来的偏颇之讥。这样,“虎照”才不致打开又一扇损及社会信任的“门”。“书包很重”也需被倾听近日,网上一组江苏南京7名中学生在公交车上面对老人“集体不让座”的照片,受到广泛关注。有学生跟帖说:“书包很重”、“我们比老人累多了”。一涉及公德,问题就难免“爆炸化”。要么高举“道德”大旗,罔顾具体情况,扣帽子、打棍子;要么扩大范围,把个别事件上升为“集体意识”,动辄曰“××后”,或曰“国民性”。“90后”多是未成年人,他们的意见,社会也应倾听。说到底,学会倾听、学会宽容,也是一种公德。比如,“书包很重”的声音,就反映出很多问题:为什么中学生书包沉重?为什么减负喊了多年却不见效果?这涉及整个教育观念的变化,涉及整个社会管理的转型。当公共建设无法满足公众需求,当法治建设跟不上时代变化,“道德论”往往会显得过于单薄。而纾解“道德危机”的根本之策,或许也不全在道德。3、剥笋式结构“腾3争”:中国企业亟待补一课尽管纷争暂告一段落,但“腾3之争”确实变得越来越复杂。很多问题一开始就被忽略。360如此指责腾讯,采用的是合法途径吗?“窥视用户隐私”究竟由谁来举证?举证阶段可不可公之于众?由谁说了算?腾讯究竟有没有窥视用户隐私?也许,弄清上述问题的过程会很长,笔者在此无权也不想搞清楚谁是谁非——因为,那是行业主管部门和执法部门的活儿;也不想说谁的好坏,因为在是非没弄清楚之前,还不能口诛笔伐。只是,有个问题无论如何要先弄清楚想明白,那就是企业包容性增长的问题。所谓包容性增长,是指一国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三者之间的有机协同。包容性发展有很广泛的范畴,往小处说,微观企业的发展,似乎也不容忽视包容性增长。“腾3之争”后,英国《金融时报》如此评述:一个软件生产商肆意决定自己软件的兼容环境,人为排斥其他的软件,是业界前所未有的,即使苹果、微软、雅虎也不敢。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认为,盈利不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唯一目的,而是企业的一种约束因素。作为社会公民的企业,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其中就包括客户责任和伙伴责任。垄断,自然与包容性增长背道而驰。目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善识时务,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多考虑包容性增长的意识和作为。“腾3之争”也不是孤立的。扯远点,当年的双汇和春都互相攻讦,弄得大家干脆凡河南的火腿肠一概不买。今年7月间,乳业巨头蒙牛和伊利深陷恶性竞争漩涡,后来发现,原来这是蒙牛公司的高管及其雇用的公关公司启用“网络推手”、“网络水军”损害同行业竞争对手伊利集团的商誉,此番闹剧最终以蒙牛方面涉嫌商业毁谤而收场。据说,腾讯与360之间,早有积怨,爆发“战争”乃预料之中。因为,这些企业一直不明白如此一个道理:包容性增长除了多方共赢的增长,更应该是良性有序的增长。有位知名经济学家说,市场的逻辑是,你如果要幸福,你首先要使别人幸福,如果别人不幸福,你就不可能幸福。看来,中国企业该补上包容性增长这一课了,那些以邻为壑的企业早该悬崖勒马了!4、波浪式结构针对广州公交、地铁实施免费后出现高峰期爆满状况,广州市政府宣布:从11月8日(周一)起,全市取消免费乘坐地铁、公交和过江轮渡的优惠措施,按每个户籍家庭(含在广州居住半年以上流动人员)150元、集体户口人员每人50元的标准发放现金,作为交通补贴。(11月7日《广州日报》)免费公交本是惠民之举。只不过,这项政策出台的初衷虽好,但事前却没有做好充分的调研,使好心没办成好事。而取消新政后,政府部门又要面对各界的批评,其中不乏关于“朝令夕改”的质疑声。其实,在笔者看来,免费公交虽夭折,却是一次难能可贵的演习。如果不是借亚运会的东风施惠于民,公共交通部门估计很难实施一次免费的地铁、公交。地铁、公交一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