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小学2,学科:语文2,课时:23,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了解有关圆明园的知识上网搜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教学课题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2、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分三部分内容:第一自然段概括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的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介绍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教学重点: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叙述内容的。教学难点:1、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2、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之前用百度在网上搜索《圆明园》的相关教学材料,找了很多教案和材料作参考,了解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利用百度搜索关于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课堂放给学生观看,使学生对圆明园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用百度视频网上搜索下载《火烧圆明园》的视频,使学生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教学方法讲授法、自学释疑法、分组讨论法1、圆明园的毁灭令人心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带着你们的疑惑,让我们再一次把历史的长卷翻开,撕开那道在中国人的心底里永远不能愈合的伤疤。此时,你的心情怎样?2、结合学生的课前准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圆明园被毁灭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颐和园,知道原来颐和园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1课。【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全景图、简介、相关资料【百度百科】HYPERLINK"http://baike.baidu.com/view/986613.htm%231"http://baike.baidu.com/view/986613.htm#11、圆明园的全景图2、圆明园的文物现状和历史背景【学生活动】1、学生读题,从题中得到了什么?(理解“毁灭”)2、学生按照老师要求自读课文。【教师活动】1、教师出示自读提示:A、标上小节号,画出生字词并读通读顺课文;B、遇到不懂的生字、生词或有问题的语句,先想一想,解决不了的打上一个问号,读后在小组内解决。2、师出示文中的生字:估量损失举世闻名众星拱月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亭台楼阁天南海北诗情画意宏伟侵入销毁瑰宝灰烬3、师指名读生字并纠正读音;4、再次指名读、齐读;【学生活动】1、读师出示的生字2、全班齐读生字【教师活动】1、师:文中的这些词都读懂了吗?从这些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2、师引导过渡:文中哪些地方描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哪里又描写了圆明园的毁灭呢?【学生活动】生默读课文感知内容【教师板书】(1):损失不可估量;(2-4):圆明园昔日的辉煌;(5):圆明园的毁灭。【教师点拨】圆明园的每一处景物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回味、赞叹!侵略者的兽行令每一个中国人憎恨,下节课我们走进圆明园去进一步了解它过去的辉煌,去认识侵略者的罪行。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学习兴趣,教师补充以下内容:圆明园的毁灭资料【百度知道】HYPERLINK"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5633558.html"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5633558.html2、圆明园的图片【百度搜索】HYPERLINK"http://www.baidu.com/s?wd=%D4%B2%C3%F7%D4%B0%CD%BC%C6%AC&tn=ylmf_4_pg&ch=4"http://www.baidu.com/s?wd=%D4%B2%C3%F7%D4%B0%CD%BC%C6%AC&tn=ylmf_4_pg&ch=4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