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3.我国古代人类中,最早使用火的是()A.元谋人B.蓝田人C.北京人D.山顶洞人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粟的种植始于A.山顶洞人时期B.半坡氏族时期C.大汶口文化时期D.黄帝和尧、舜、禹传说时期1、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A、水稻、小麦B、水稻、粟C、水稻、玉米D、粟、小麦6.下列内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使用骨针缝衣②采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A.②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④③②①D.①③②④8.使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着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A.学会建造房屋B.自然环境的变化C.原始农耕经济发展D.掘井饮水方便10.下面两图是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复原图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干栏式房屋。比较一下,两者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想一想,两地的原始居民在建造房屋时他们是怎样考虑的?读图分析后讨论再回答。10.半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半穴居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是干栏式的房屋。它与南北方地理环境与经济发展有密切关系。干栏式的房屋是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较普遍流行的居住的形式,与南方地势低洼多雨潮湿的自然环境有关。而北方气候干燥,冬季气温又低,建筑地穴式的房屋与北方的气候条件是相适应的。两地原始居民,正是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考虑,而建筑的房屋是不同式样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点。1、能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①北京人②山顶洞人③河姆渡人④半坡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我国最早会建造干栏式房屋的居民生活在:()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C北京周口店D珠江流域7、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表现在:()①种植农作物,开创原始农耕文化②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③学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④会制作陶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1.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A.尧的部落联盟B.禹的部落联盟C.蚩尤的部落联盟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2.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时期3、被后人尊称为“人文之祖”的是:A.炎帝B.黄帝C.蚩尤D.嫘祖5.传说中的尧、舜、禹先后做了部落联盟首领,他们做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叫A.世袭制B.禅让制C.民主选举制D.人民代表选举制6.“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篇》阅读材料回答:(1)这段古文讲的是什么时候的情况?(2)文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些史实?(3)“贤”与“能”具体指的是什么样的品质?、与“禅让”制有关的部落联盟首领有:()①黄帝②尧③舜④禹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2、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A、保护贵族的世袭地位B、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C、扩大西周的统治基础D、巩固刚刚建立的西周政权5.下列内容,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A.舜传位给禹B.禹传位给伯益C.禹传子,家天下D.汤战胜桀、被后代称作殷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东周1.材料分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礼记》1、材料一讲的是哪一个时期?材料二讲的是哪一个时期?2、这两个时期有什么不同?2.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的国王是A.舜B.尧C.禹D.启3.公元前14世纪,把商朝都城迁到殷的是A.商汤B.伊尹C.盘庚D.商纣8.(1)从夏、商、西周兴亡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2)你想对后世的统治者说点什么?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B.夏、商、西周的青铜文明专门指的是青铜铸造业的发达C.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共同形成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D.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位于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上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6.夏、商、西周农牧业已相当发达,表现在①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②西周已用一定数量的铁农具进行生产③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④商朝还建有牲畜圈栏,王室、贵族还有专门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