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1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1页科技扶贫典型交流材料:科技小院助推精准扶贫科技扶贫典型交流材料:科技小院助推精准扶贫中国工程院张福锁院士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为了更好地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在扶贫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自2019年起,建立深入农村一线的科技小院,师生长期驻村,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科技创新、社会服务和人才培养紧密融合,构建“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为主要特征的“四零”农业技术服务和培训新模式,解决了小农户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推动小农户技术创新、素质提升和农业新技术采用、促进小农户增产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供了一条科学家与农民深度融合、科技与产业紧密结合、“输血”与“造血”有机结合的科技精准扶贫新模式,在全国多个地方推广应用取得明显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积极评价。一、基本情况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已经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个显著方面是我国还有一定数量的困难群众与贫困地区。基于此,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扶贫工作上升到战略的高度。贫困群体主要是集中在偏远地方农村。造成贫困的原因除了与地区偏远、经济不发达有关外,也与当地农业产业发展乏力、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高、现代农业技术传播不畅、技术应用率低、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对于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的主体-小农户而言,因其经营规模小、土地分散、抗风险能力低而导致生产经营效益低下、收入增长乏力,脱贫问题突出。因而,如何建立长效扶贫机制,解决产业科技支撑不足、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下、农业技术传播不足的问题,促进贫困地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以及如何促进农民自身文化科技素质提升、构建高效现代农业技术传播渠道,就成为以精准扶贫、长效扶贫为核心的扶贫攻坚战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如何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农民群众的增收不仅是党和国家关心的问题,也是农业科研院所承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中国最重要的高等农业院校之一,中国农业大学将“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作为校训,鼓励在校师生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为了更好地解决当前面临的由于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联系不紧密、甚至严重脱节而影响技术传播和应用,制约三农发展尤其是小农户增产增收的问题,中国农工业大学资源环境与粮食安全中心积极思考、不断探索创新服务三农的新模式。自2019年开始,在XX省XX县区首创科技小院,教师、研究生深入科技小院,科研与服务相结合,针对农业产业发展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开展研究和攻关,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目标,在农民地里,带着农民一起干,使技术能够得到迅速应用,惠及百姓,增产增收;利用驻村优势,开展“四零“培训和服务,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打破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米的屏障,促进了技术的高效传播及小农户增产增收。在科研和服务过程中培养研究生,使之成为有情怀、有理想、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一懂两爱”人才。九年多来,科技小院建立的模式不仅在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连续发表创新成果,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获得国家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外,同时在推动高产高效现代农业技术传播和推广、促进农民尤其是小农户增产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精准扶贫的一种好形式。二、模式简介科技小院是建设在农村,集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村级科技服务平台。科技小院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驻村工作,零距离、零门槛、零时差和零费用服务于农户及生产组织为特色,以实现作物高产和资源高效(双高)为目标,致力于引导农民进行高产高效生产,促进作物高产、资源高效和农民增收,逐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和农业经营体制变革,探索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科技小院模式以科研人员长期扎根基层生产一线、科研服务和人才培养相结合为基本特征。以“零距离、零门槛、零费用、零时差”服务群众为特色,致力于解决小农户增产增收的问题。1.扎根基层,零距离接触三农,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找准问题,对症下药,提高扶贫的精准性。针对小农户尤其是困难农户因接收农业科技信息渠道不畅而影响技术采纳进而影响增产增收的问题,科技小院师生长期扎根位于农村一线的科技小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与基层群众尤其是困难户亲密接触,建立了互信关系和紧密联系,打通科研人员和广大农民群众交流的屏障,便捷地了解他们实际生产增产增收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以此作为科技攻关和社会服务的突破点。2.科技攻关和服务紧扣当地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