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河北省安国市内部使用《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真题题库(易错题)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甲与乙系一对恋人,半年后乙提出分手,甲扬言,如果乙不嫁给他,他就杀死乙的父母,乙被迫嫁给甲。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该婚姻属于事实婚姻B:该婚姻自成立之日即无效C:如果乙在1年内没有主张撤销该婚姻,则该婚姻一直有法律效力D:该婚姻效力待定,乙的父母追认后就有效答案:C2.甲、乙、丙三人在单位顶层露台饮酒,酒醉后一起将空酒瓶往楼下扔,恰好其中一个瓶子砸伤路人丁,但无法查明是谁扔的酒瓶。丁应向谁请求赔偿()。A:只能向乙请求赔偿B:只能向甲请求赔偿C:只能向丙请求赔偿D:有权请求甲、乙、丙承担连带责任答案:D3.按照我国民法,下面关于相邻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属于不动产B:从属于地役权C:从属于动产D:相邻关系是一种独立权利答案:A4.王博拥有一套别墅,他的下列哪种行为不能体现物权的性质?()A:王博制止欲侵占此别墅的赵某B:王博居住于此别墅的行为C:王博将别墅作抵押进行贷款D:王博出卖此别墅后要求买主付款的行为答案:D5.在中国传统道德发展中,虽然出现过许许多多的道德规范,价值体系也是多元取向,十分复杂,但仁、义、礼、智总是主体,贯穿于整个中国伦理学的发展中。四者之中,“仁”是核心,其他诸德都是“仁”的运作与体现。可以说,仁、义、礼、智都是“中国四德”,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族精神。A:中国传统道德是一个多元化体系B:仁、义、礼、智的主体价值体系始终贯穿于中国伦理学的发展中C:在四德当中,“仁”是最重要的,是核心和基础D:“中国四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答案:B6.甲放羊为生,一日发现羊群中多了一只小羊,数日均无人来问津,甲遂将此羊卖给了邻村的乙,获利500元。后小羊的主人丙在乙的羊群中发现了小羊,要求乙返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应当向小羊的拾得人甲主张权利B:甲的行为属于不当得利,应返还取得的不当利益C:丙是小羊的主人,乙应将小羊返还给丙D:乙是善意的第三人,甲和乙的买卖合同有效答案:C7.甲(男,22周岁)为达到与乙(女,19周岁)结婚的目的,故意隐瞒乙的真实年龄办理了结婚登记。两年后,因双方经常吵架,乙以办理结婚登记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向法院起诉,请求宣告婚姻无效。人民法院应如何处理?()A:宣告婚姻无效,确认为非法同居关系,并予以解除B:认定为可撤销婚姻,乙可行使撤销权C:以办理结婚登记时未达到法定婚龄为由宣告婚姻无效D:对乙的请求不予支持答案:D8.甲将自己拥有的一幅名人所作的画卖给乙,约定好乙在签订合同的第二日来取画,结果在签订合同的当晚,该画就被小偷丙盗走,转卖给了不知情的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对该画的占有属于他主占有B:乙对该画享有所有权C:丁对该画的占有属于善意占有D:甲对该画享有署名权答案:C9.习近平主席在阐述党和国家的重要问题或者是重要讲话上经常引用儒家、法家、墨家的经典语句,下列名言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答案:D10.塑料垃圾难以被自然分解,这一直令人类感到头痛。近年来,许多易于被自然分解的塑料代用品纷纷问世,这是人类为减少塑料垃圾所做的一种努力。但是,这种努力几乎没有成效。据统计,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垃圾处理公司每年填埋的垃圾中塑料垃圾的比例未减反增。A:近年来,用塑料包装的商品品种有了很大的增长B:上述垃圾处理公司绝大多数属于发达或中等发达国家C:近年来,由于实行了垃圾分类,越来越多过去被填埋的垃圾被回收利用了D:塑料代用品利润很低,生产商缺乏投资的积极性答案:C1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A:地震中喷沙冒水的现象也是地震晃动产生的结果B:地震中发生的火灾很可能是地震波造成的次生影响C:地震中道路旁出现的地裂缝直接与震源的运动相关D:造成地震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横波产生的大振幅晃动答案:C12.关于合同解除的效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在合同尚未完成履行时,解除具有溯及力,当事人之间当然回复原状。给付人请求受领人返还给付物的权利是债权请求权,而不是所有物返还请求权B:违约解除有溯及力时,增加的返还费用,应由违约方和守约方共同负担C:协议解除不可以与赔偿损失并存D:委托合同的解除不具有溯及力答案:D13.公民王某在意外事故中下落不明,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计算宣告死亡的期间应当自()起。A:确认王某失踪之日B:意外事故发生之日C:利害关系人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