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PAGE38页共NUMPAGES38页第PAGE\*MERGEFORMAT38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38页采购与设备监造工作计划编写工作计划的编制依据工程建设项目的有关法律、法规;设备工程有关的标准、规范、规程;工程项目建设总进度计划;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的合同文件;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及相关设备设计文件及技术要求。2、工作计划的编制内容工作计划应明确项目监理机构的目标,确定具体的监理工作制度、内容、程序、方法和措施,并具有指导性和针对性。且内容应包括:项目及设备概况;监理工作范围、内容、工作目标;监理工作依据;设备采购与设备监造的工作程序;人员配备及进场计划、监理人员岗位职责;建立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设备采购与设备监造的方法和手段;设备采购与设备监造的进度安排。3、工作计划的编制要求(1)设备采购与设备监造的进度安排一定要满足项目建设总工期的需要,并且要留有余量。(2)根据项目特点、设备特点和设备监造单位的实际情况,首先确立项目设备监造的工作范围、技术要点、执行依据、检验级别与检查点的划分原则,并找出能够确保满足相关规定、标准的过程和方法。经过工作计划形成的项目检验计划和标准文件是整个设备监造工作的基础。(3)建立有效的项目监理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人员对项目质量所负职责、各级监理人员的权限和问题的处理原则。PDCA循环法作为有效的管理工具在质量管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将质量上各环节明确落实到责任人员,才能保证质量计划的有效实施。(4)项目监理机构编制设备的采购与设备监造工作计划,需经建设单位批准后实施,并应协助建设单位编制设备采购与设备监造方案。设备采购招标的组织设备制造单位是关系产品质量最关键的因素,所有设计要求都要通过设备制造单位来实现。对设备制造单位进行优选,能够有效地保证产品质量和降低监造成本,因此必须对优选设备制造单位高度重视。1、设备采购的监理工作要求:(1)项目监理机构按工程设计文件对设备采购管理进行策划。依据设计文件,编制详细的材料设备采购计划,明确材料设备采购产品的名称、类别、型号、规格、等级、数量。报建设单位审批并实施。(2)项目监理机构应协助建设单位编制设备采购方案,明确设备采购原则、范围、内容、方式和方法。(3)项目监理机构应制订各项采购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及相关的表格。(4)总监应组织监理人员熟悉和掌握设计文件及拟采购的设备的各项技术要求、技术说明和有关标准。(5)项目监理机构应编制合格供应商名单,建立设备制造单位档案,进行产品价格比较,为建设单位提供综合评价意见,协助建设单位选择设备制造单位。(6)设备采购过程的服务:当采用招标方式时,项目监理机构应协助建设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组织设备采购招标。当采用其他招标方式进行设备采购时,项目监理机构应协助建设单位进行询价,协助建设单位组建相关的技术、商务小组,参与比价、议价与设备制造单位谈判,编制谈判要点文件,提供相关的技术参数和资料,确定采购购入条件与支付条件。(7)合同管理的服务:项目监理机构应协助建设单位进行设备采购合同谈判,并应协助签订设备采购合同,督促合同履行情况,发生异常情况及时向业主反映,并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供建设单位选择。(8)设备采购验收工作:项目监理机构应督促催货、核对到货数量和规格型号是否一致、检查到货外观包装质量、参加开箱检查、保存采购更改记录和付款记录并及时呈报建设单位。(9)项目监理机构应督促材料设备采购工作按计划实施。(10)项目监理机构应协助建设单位处理因账目或其他问题引起的争议、分歧与索赔,提供相关的资料和数据;若需仲裁或诉讼,协助建设单位为任何法律行动制备支持文件。(11)项目监理机构应编制各类台账:采购计划台账、合同管理台账、验收记录台账、付款记录台账、设备交接台账。(12)对特殊产品(特种设备、制造周期长的大型设备)的制造单位,必须从具有安全资质和生产许可证的设备制造单位处采购,并进行实地考察,项目监理机构对采购的此类产品实行重点监控。(13)项目监理机构应按采购合同、采购文件及有关标准规范进行验收。设备采购的产品必须按规定进行验证,杜绝不合格产品使用到工程项目中。(14)对于设备采购、运输进口产品,项目监理机构应按国家规定和国际惯例查核报关、商检及保险等手续。并编制检验细则,做好接运、保管、检验工作。(15)项目监理机构应根据采购合同检查交付的产品和质量证明资料,填写产品交验记录。符合条件的产品,才可办理接收手续。对采购的产品存在漏、缺、损、残等不合格状态,应予以记录,并按规定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