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浙江省苍南县历年《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真题及答案(典优)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惠能和尚有诗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此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限夸大心的作用B: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C:否认心外物质世界的存在D: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答案:B2.能引起诉讼时效中止的必要条件是()。A:不可抗力B:权利人向债务人提出要求C:意外事件D:债务人要求缓期履行答案:A3.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民族的融合与同化,明显的表现为:A:鲜卑化趋势B:柔然化趋势C:铁勒化趋势D:匈奴化趋势答案:C4.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均自申请日起计算。其中,发明专利权的期限为()年,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外观设计专利权的期限为()年。A:25、15B:30、20C:20、10D:15、5答案:C5.知识产权客体的无形性是指()。A:其客体智力活动是没有物质形态的B:知识产权是无形的C:其客体智力创造过程是无形的D:其客体智力成果是没有物质形态的答案:D6.甲将自己拥有的一幅名人所作的画卖给乙,约定好乙在签订合同的第二日来取画,结果在签订合同的当晚,该画就被小偷丙盗走,转卖给了不知情的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对该画的占有属于他主占有B:丁对该画的占有属于善意占有C:乙对该画享有所有权D:甲对该画享有署名权答案:B7.亚健康是对生物有机体生理机能状态的一种描述,一般指生理机能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由健康过渡到疾病需要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在质变发生之前的这个特殊阶段即是亚健康。A:小刘在上周六出去购物时遭遇抢劫,在搏斗中被歹徒用匕首捅伤,现在已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医院进行最后的康复调理B:老王退休后连续多次在医院体检发现血压很高,但是他从没有感到身体有什么不适C:小兵正在读初三,面临升学的压力,他经常熬夜学习,最近感到眼睛看东西有一层雾气,医学专家说这可能是假性近视D:小刚的爸爸在单位体检时,发现腹内有个肿瘤包块,医生说可能是长期劳累所致,劝其休养,可是他因没有任何外在征兆而并不在意答案:B8.()是民法私法属性最根本的体现。A:民事责任与民事行为B:等价有偿原则C:权利与义务对等性D:主体的平等性答案:D9.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属于夫妻一方的财产B:我国《婚姻法》鼓励晚婚晚育C: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D:夫妻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答案:D10.下列物权中属于担保物权的是()。A:建设用地使用权B:建筑物区分所有权C:地役权D:留置权答案:D11.下列关于赠与合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一般情况下可以撤销赠与B:赠与人撤销权的除斥期间为1年C:赠与合同可以附加义务履行D:赠与合同一旦生效且无任何撤销情形,则赠与合同必须履行答案:D12.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俗语说“飞蛾投火,自取灭亡。”巴金在这里却赞美了飞蛾为追求光和热而死,一褒一贬,截然相反。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A:飞蛾扑火是昆虫的趋光性,不是有意识的行为,褒和贬都是多余的B:这两种说法是对立的,因此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C:这是比喻的说法,比喻只要取其某种相似就能成立,因此这两种说法可以成立D:巴金的比喻有积极进取精神,是恰当的,俗话的比喻没有这种精神,是不恰当的答案:C13.甲乙丙丁四人分别来自不同的城市,这四个城市为广州、北京、上海、深圳。甲说:“我是广州人。”乙说:“我是上海人。”丙说:“我是深圳人。”丁说:“我不是深圳人。”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A:如果丙说的是假话,则可推出四人来自哪里B:如果丁说的是假话,则可推出四人来自哪里C:如果乙说的是假话,则可推出四人来自哪里D:无论谁说的是假话,都可推出四人来自哪里答案:C14.颜料的三原色是指:A:红黄蓝B:红黄绿C:红黑白D:黑白黄答案:A15.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我国从政府到民间的共同努力目标;使用网络也已成为全民共同参与的日常行为。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将青少年上网视为洪水猛兽?难道是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自控力而导致上网过度?我国CNNIC调查(2007年)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