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背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甘肃省会宁县《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资格考试必背200题题库(典优)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上海市获得了2010年()举办权,这是该博览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A:世界遗产博览会B:世界农业博览会C:世界博览会D:世界园艺博览会答案:C2.甲、乙、丙合伙经营,甲因病死亡,其子丁19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丁不能要求分割甲在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B:经乙丙同意,丁可以成为合伙人C:丁只能要求分割甲在合伙企业的财产份额D:丁因继承当然获得合伙企业的合伙人资格答案:B3.李某与方某签订房屋租赁合同期间,李某欲购买该租赁房屋,该房屋所有权人方某表示同意,该房屋所有权自()时转移。A:该房屋租赁合同生效B:李某占有该房屋C:办理该房屋过户登记手续D:该房屋租赁合同到期答案:C4.下列关于财产继承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B: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C:夫妻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D:养父母和养子女之间不存在血缘关系,不享有相互继承遗产的权利答案:D5.在无权代理的情况下,第三人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该代理人具有代理权的,其代理行为()。A:效力待定B:无效C:可撤销D:有效答案:D6.诗句“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通感B:借代C:拟人D:夸张答案:C7.甲委托乙购买某型号山地车一辆,乙到商场后发现山地车脱销,担心甲急需使用,遂为之购买普通自行车一辆,甲拒收,乙诉至法院。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甲不得拒绝受领,因为乙有代理权B:甲、乙之间无书面委托书,委托关系不成立C:乙的行为属于有效行为,因为是为了甲的利益D:甲拒绝受领的行为合法,乙的行为属于越权代理答案:D8.下列关于要约和承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承诺可以撤同B:要约可以撤回C:要约可以撤销D:承诺可以撤销答案:D9.甲驾驶车辆进入乙停车场,按照工作人员丙的要求,留下车钥匙以便挪停车辆。不料丙在挪停车辆时发生刮擦,造成损失。请问,刮擦损失应由谁承担?()。A:乙B:甲C:乙和丙D:丙答案:A10.下列关于知识产权的表述,正确的是()。A:某教授抄袭了同事尚未发表的论文,不算是侵权B:王某为一项新产品进行包装设计,不能申请专利C:著作权指的就是人身权中的署名权D:我国某公司的注册商标自核准注册之日起十年有效答案:D11.在夫妻双方没有约定时,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中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是()。A:一方的知识产权收益B: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C:一方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D:一方的婚前财产答案:A12.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实质是:A:集体行使职权B: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C:少数服从多数原则D:平等原则答案:B13.甲的母亲去世后,甲的父亲将住宅独自占用。甲对此非常不满,遂停止向无劳动能力的父亲提供生活费。其父将甲告上法庭。法官审理后判决甲每月向其父提供生活费1000元。对此事件,下列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A:子女赡养父母主要是道德问题,法官判决缺乏依据B:法官的判决在原被告之间不形成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关系C:该事件表明,子女对父母只承担法律义务,不享有法律权利D:法官作出判决本身是一个法律事实答案:D14.下列物权中属于担保物权的是()。A:建设用地使用权B:地役权C:建筑物区分所有权D:留置权答案:D15.除法律另有规定的外,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应承担()。A:按份责任B:连带责任C:过错责任D:公平责任答案:B16.CPI是一个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购买的消费商品和服务()变动情况的宏观经济指标。A:质量水平B:价格水平C:范围D:数量答案:B17.惠能和尚有诗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对此诗句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A:无限夸大心的作用B: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思想C:否认心外物质世界的存在D:说明规律具有客观性答案:D18.下列选项中,属于要约的是()。A:甲网站弹出广告窗口,乙汽车商以10万元特价出售B级汽车B:甲在淘宝开店,挂出一件标价100元的新款衬衣,并表述见单发货C:甲在校园网上发布,有一本旧书以30元出售,有意者按帖中所留电话号码联系D:甲商场用电子邮件向客户邮箱发送当期商品价目表答案:B19.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合同法》的是()。A:张某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