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整理山西省原平市《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通关秘籍题库附答案(综合题)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既约定了违约金又约定了定金的,一方违约时,另一方()。A:可以同时适用定金条款和违约金条款B:只能请求适用定金条款C:可以选择请求适用定金条款或违约金条款D:只能请求适用违约金条款答案:C2.李某8岁的儿子小勇平时非常调皮,经常用石头砸坏别人的东西,攀摘花草树木等。一日,当小勇在家门口玩耍时,遇见刘某用三轮车拉着镜子。邻居王某见状说:“你敢不敢把那个镜子砸碎,敢的话就算你厉害。”小勇听完当即就拿起石头砸过去,结果致使价值600多元的镜子被砸碎。另一日,小勇在学校上自习课时与同学小雷发生争执,并将小雷的手臂打伤,小雷治伤花去医药费1000元。A: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B: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D: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答案:C3.下列选项中,属于意定之债的是()。A:无因管理之债B:侵权之债C:合同之债D:不当得利之债答案:C4.构成我们学习上最大障碍的,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A:“已知的东西”是基础,对“已知的东西”掌握不扎实,就会影响新知识的获得,应加强对“已知的东西”的复习巩固B:如果只满足于“已知的东西”,不再进取,就会陷入无法长进的可悲境地C:“已知的东西”不是一劳永逸的,只有经常学习,才能获得新知D:对“已知的东西”学得不好,理解不深就会构成学习上的障碍答案:B5.以往,人们一直认为朋友多了路好走,但在科学家看来,在许多情况下却是朋友多了路难走。A:交友所获得的情感满足常与付出的成本差不多B:孟母三迁是为了防止孩子交友不慎而多次搬家C:鲁迅在总结交友经验时认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D:当一个人的朋友过多时,比较容易产生孤独感答案:A6.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俗语说“飞蛾投火,自取灭亡。”巴金在这里却赞美了飞蛾为追求光和热而死,一褒一贬,截然相反。应该怎样看待这个问题?A:这是比喻的说法,比喻只要取其某种相似就能成立,因此这两种说法可以成立B:飞蛾扑火是昆虫的趋光性,不是有意识的行为,褒和贬都是多余的C:这两种说法是对立的,因此只能有一个是正确的D:巴金的比喻有积极进取精神,是恰当的,俗话的比喻没有这种精神,是不恰当的答案:A7.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民族的融合与同化,明显的表现为:A:匈奴化趋势B:铁勒化趋势C:鲜卑化趋势D:柔然化趋势答案:B8.甲先将一套商品房租赁给乙,后又将这套房屋卖给丙,丙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现丙要求乙搬出房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与丙的房屋买卖合同是有效的B:甲将房屋卖给丙侵犯了承租人乙的优先购买权C:丙要求乙搬出房屋是合法的D:房屋所有权的转移不影响甲与乙的租赁合同效力答案:C9.经常居住在中国的美国籍夫妇想收养一个中国籍儿童,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需亲自向所在地的县级民政部门登记B:可以收养,应当与送养人订立书面协议C:因其为外国人,故不能收养中国籍儿童D:只需经美国主管机关审查同意即可答案:B10.下列机构中,不具有法人资格的是()。A:宋庆龄基金会B:某人事局C:海尔集团公司D:某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答案:D11.甲将自己拥有的一幅名人所作的画卖给乙,约定好乙在签订合同的第二日来取画,结果在签订合同的当晚,该画就被小偷丙盗走,转卖给了不知情的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对该画享有署名权B:丁对该画的占有属于善意占有C:乙对该画享有所有权D:丙对该画的占有属于他主占有答案:B12.法定婚龄是法律规定的男女结婚的()。A:最理想年龄B:实际年龄C:最低年龄D:最高年龄答案:C13.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化与网络化已经成为我国从政府到民间的共同努力目标;使用网络也已成为全民共同参与的日常行为。那么,为什么我们要将青少年上网视为洪水猛兽?难道是大多数孩子都没有自控力而导致上网过度?我国CNNIC调查(2007年)证实,网络使用人口最高的是占66.3%的20~35岁成年人,18岁以下青少年仅占17.2%。A:“青少年上网=问题”的悖论B:网络使用人口结构C:青少年对信息化与网络化的重要性D:重视青少年上网的原因答案:A14.()为无民事行为能力的人。A: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B: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