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全国2009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小学教育管理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按照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省级教育行政机关主管高等教育,全面负责()A.职业教育B.幼儿教育C.基础教育D.教师教育2.“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这体现了教育发展战略的()A.全局性B.长期性C.关键性D.层次性3.学校体育工作管理除了具有学校管理共性之外,还具有强制性和()A.阶段性B.群体性C.互动性D.协调性4.教育管理的主要矛盾是()A.处理物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B.处理政府与学校之间的关系C.处理社会与学校之间的关系D.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关系5.人的质量,无论是身体素质还是心理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可提高的,企图通过短期突击来提高质量是根本办不到的。换言之,教育管理质量的形成过程具有()A.复杂性B.综合性C.艰巨性D.长期性6教育管理研究要采取“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又要考察其特殊性。这体现教育管理研究中的()A.质量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的观点C.动态发展的观点D.矛盾统一的观点7.近百年来,我国的教育管理研究,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展开的:一是总结本国的经验;二是()A.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B.分析政策的要求C.学习外国的思想D.转化传统的思想8.教育评价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在设计评价方案、制定评价标准、实施评价手段方法等环节中都要具有实践的可操作性。这强调的是教育评价的()A.实践性原则B.可行性原则C.方向性原则D.科学性原则9.质量问题是全部管理活动的关键问题。广义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和()A.服务质量B.员工质量C.管理质量D.工作质量10.社会环境对于学生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A.广泛性B.隐形性C.针对性D.强制性11.在德育内容管理过程中,教育内容、教育时间、教育空间都要根据科学进行序列安排,使其横向一体化,纵向()A.序列化B.规范化C.科学化D.逻辑化12.在学生管理中,既要强调制度的作用,更要提倡学生自我管理,防止教师包办代替。这强调的是学生管理的()A.循序性特点B.主体性特点C.整体性特点D.集体性特点13.1902年公布但未实施的学制是()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戊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14.教育经费构成主要包括教育事业费和()A.教育人员费B.教育产业费C.教育基本建设费D.教育材料费15德育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实现德育目标,由于德育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因此德育管理必须具有()A.方向性B.时代性C.科学性D.教育性16.教学工作计划主要包括学校教学工作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和()A.教务处工作计划B.校长教学工作计划C.教师教学工作计划D.学生学习计划17.教师的成长过程包括知识化过程、专业化过程和()A.品格化过程B.学习化过程C.成熟过程D.衰退过程18.在学生管理中,班主任包揽班级管理的一切事务。班级干部发挥不了班级管理的核心作用,全体同学缺乏班级主人翁感。这种班级管理模式属于()A.松散式B.命令式C.简单联系式D.民主平等式19.我国古代的基础教育,称为()A.蒙养教育B.小学教育C.私塾D.家塾20.普通教育行政的督导对象既有下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有学校,即既要“督政”,也要“督学”。这体现了()A.督导对象的广泛性B.督导内容的综合性C.督导作用的客观性D.督导人员的复杂性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1.教育管理区别于一般社会管理的共性有:管理内容的教育性、管理对象和“产品”的主体性、管理过程的________。22.对学校各种收入进行计划、组织与控制的活动叫做________。23.教育质量管理的内容包括全员管理、________和全局管理。24.计划作为教育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其制定是一个自上而下,再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统一过程。制定计划的主要步骤有________、集思广益和作出决策。25.1998年3月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撤销________,恢复教育部。26.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渠道包括________、税收、收费、社会集资以及勤工俭学等收入。27.系统方法论所提出的________、有序原理和整体原理,对教育管理研究有重要指导意义。28.1957年“整风反右”以后,中小学普遍建立了________。29.教育评价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诊断功能和________。30.我国实行________,凡准备从事教师工作的公民,必须具备法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