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冰心散文的语言美语言的风格美冰心散文的语言风格突出地表现为柔婉、纤巧,这个特征是通过多种艺术途径表现出来的。首先表现在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冰心散文中的比喻如绵绵春雨,温柔、沁人心脾,本体和喻体之间通过冰心散文中的比喻,不仅运用于写景的语言中,也运用于寓意深厚地描写抽象事物的语句里。在再寄小读者・通讯四中,谈论的话题是“生命”,冰心在文中是这样写的:“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它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它的前身……”“生命又像一棵小树,它从地底里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延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生命本是一个严肃的话题,而在冰心的笔下,则把生命比喻成了“一江春水”与“一棵小树”,真是绵里藏针,既富哲理,又不乏柔情。从冰心的散文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拟人的奇香。通过拟人,化静态为动态,把事物写得生动形象,柔婉而不失生气。樱花赞中这样写樱花:“日本到处有樱花,有的是几百棵树拥在一起”,不用着笔墨大肆描写,轻轻一个“拥”字,就将樱花树的茂密和勃勃生机挥洒得淋漓尽致。又如再寄小读者・通讯四中的两段:“有时候它经过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它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它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它照耀,向它投影,清冷中带着幽幽的温暖,这时它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它向前走……”在这里,大段大段的描写,完全把春水拟人化了,春水会羞怯、会吟唱、会前进了。冰心通过这丰富、新奇的拟人化描写,尽情地表达了春水那种欢笑的情态,满蕴着温情。其次,表现在富有创新和极具个性的语言上。“语言贵在创新,新的语言,来源于生活的矿藏,也来源于再次,散文创作中,冰心可谓是一个用语言绘画的大师,她总是“选用丰富新鲜、简洁明丽的辞藻,写景如画、叙事如画、抒情如画”。通过用语言绘出的一幅幅画,透露了她清丽纤巧的文采。冰心用语言描绘的画中,色彩是淡雅的,它往往以秀笔着淡色,描绘出色彩协调、浓淡相宜的生动画面,例如她笔下海的画面是这样的:“冬天,大地一片枯黄,海水蓝蓝的;春天,青草给南山坡披上绿装,村舍顶上偶尔露上一两树桃花,海水荡漾着翠绿的波浪……”(海恋)又如月夜的画面:“流动的光辉之中,一切都失了正色:松林是一片浓黑的,天空是莹白的,无边的雪地竟是浅蓝色的。”(往事(二))没有浓艳的大红大紫的华丽辞藻,没有着意的雕饰,却勾勒出一幅幅清隽的水墨画,清新、细腻、柔和的线条,体现的是清丽、柔婉的特征,给人以美的享受。冰心散文中还引用了很多古典诗词中的婉约诗句,这些诗句为冰心散文的语言增色不少。在山中杂记中,描写沙鸥飞翔在浪花之上,引用了曹植洛神赋中的“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句来表现沙鸥飞翔的轻盈姿态,而写海鸥则是引用洛神赋中颂扬美人的句子“婉若游龙,翩若惊鸿”。有时还引用整首诗,如在寄小读者中,写乡思,引用了左辅的浪淘沙;写愁,引用了辛弃疾的罗敷媚等。丰富的古典诗词句的引用,使语言显得典雅精致、古色古香,从而更具柔婉的魅力。语言的节律美节律是指语言的节奏和音律。冰心通过多种形式的排比、对称的句式、同义异形词和叠音词的使用等方式,使语言音节节奏长短相间,参差错落,从而形成了文章“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和谐一致的节奏感和音律美。第一,为了增强语言的整齐美,冰心往往运用多种形式的排比,突出散文句子的节奏和音律美。如:“于是平常你听不见的声音,也听见了;平常看不出的颜色,也看出了;平常想不起的人物和事情,也一齐想起了;多热闹,多灿烂,多亲切,多新鲜!”(无家乐)“故乡没有这明媚的湖光,故乡没有汪洋的大海,故乡没有葱绿的树林,故乡没有连阡的芳草。北京只有尘土飞扬的街道,泥泞的小胡同,灰色的城墙,流汗的人力车夫的奔走。”(寄小读者(二十))在这两段文字里,冰心选用了三个“平常……也……”和四个“故乡没有……”的句式,接着又选用了四个形容词非主谓句“多……”和四个名词性偏正短语“……的……”,这些排比句子使语言畅达明快,富有节奏感,产生了铿锵的艺术效果。第二,冰心散文所采用的对称、均衡的句式也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音律美。例如,图画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半山里,凭高下视,千百的燕子,绕着殿儿飞。城垛般的围墙,白石的甬道,黄绿玻璃瓦的门楼,玲珑剔透。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深蓝浓紫。暮霭里,融合在一起。”在这段文字里,“楼前是山上的晚霞鲜红”“楼后是天边的平原村树”搭配得很对称、均衡,它们的字数、节拍一样,结构也基本一致,念起来使人心里产生顺畅、舒适的快感。在对称、均衡的句式中,冰心还运用了大量“A的A、B的B……”和“B的A、C的A……”的结构,以突出语言的节奏感。如:“他们拿着种种工具,锄土的锄土,铲土的铲土,安放矮栏的就在场地的边上,安插下小铁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