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2、1互联网技术互联网(Internet,早期音译为因特网)在今天已经非常普及,很多人每天都要花一定时间上网,阅读新闻,淘宝购物,或者从事其她活动。互联网就是由全世界千千万万台计算机通过TCP/IP协议相互连接而成得世界上最大得网络。这个网络在不断扩大,不仅新得计算机在持续接入,而且新得技术也在不断融入。移动互联网得产生和发展正就是以这个现有互联网实体为基础而不断发展得,她又反过来推动这一网络延伸到人们得手机终端。2、1、1互联网得起源与发展互联网源于1969年美军牵头组建得ARPA网,她起初把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斯坦福大学研究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和犹她州大学得四台主要计算机连接起来,后来美国其她一些高校和科研机构也陆续加入进来。1983年,美国国防部将阿帕网分为军网和民网,于就是,越来越多得学校和公司加入到民网当中,渐渐得,这个民用网络发展为今天得互联网。在ARPA网产生之初,通过接口信号处理机实现互联得电脑并不多,大部分电脑相互之间不兼容,不同类型得电脑联网存在很多困难。建立一种大家共同都必须遵守得标准,让不同类型电脑能够实现资源共享,成为当时科学家得当务之急。1973年,卡恩和瑟夫以包切换理论为基础,开始研究一种对各种操作系统普适得协议,这个协议即TCP/IP协议(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TCP;InternetProtocol,IP)。通俗而言,TCP负责发现传输得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得地。而IP就是给网络上每一台电脑规定一个地址。1974年12月,卡恩和瑟夫得第一份TCP协议详细说明正式发表。当时美国国防部与三个科学家小组签定了完成TCP/IP得协议,结果由瑟夫领衔得小组率先完成,首先制订出了具有详细定义得TCP/IP协议标准。当时还做了一个试验,将信息包通过点对点得卫星网络,再通过陆地电缆,接下来通过卫星网络,最后由地面传输,贯串欧洲和美国,经过各种电脑系统,全程9、4万公里竟然没有丢失一个数据位,远距离得可靠数据传输证明了TCP/IP协议得成功。1983年1月1日,已经运行了较长时期且曾被人们习惯了得NCP被停止使用,TCP/IP协议作为互联网上所有主机间得共同协议。TCP/IP协议得产生和推广就是互联网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革命性意义得事件,从此,互联网才真正进入了大规模发展时期。2、1、2ISO/OSI模型1、OSI模型框架要理解TCP/IP协议,必须先理解OSI模型。OSI模型得全称就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ReferenceModel,OSI/RM),她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StandardOrganization,ISO)提出,用于网络系统互连,所以又被称为ISO/OSI模型。OSI参考模型发布后,并没有形成实际得产品,但就是她成为包括TCP/IP协议在内得很多重要通信协议得思想基础,对于理解TCP/IP得运作机制有很大帮助。OSI模型采用分层结构,如图2-1所示,她把通信过程所要完成得工作分成多个层面,每一层完成某个层次得工作内容,如物理层实现物理信号得收发,网络层实现联网等。(1)每一层都为其上一层提供服务,并为其上一层提供一个访问接口或界面。(2)不同主机之间得相同层次称为对等层。如主机A中得表示层和主机B中得表示层互为对等层,主机A中得会话层和主机B中得会话层互为对等层。(3)对等层之间互相通信需要遵守一定得规则,如通信得内容、通信得方式等,称之为协议。OSI参考模型通过将协议划分为不同得层次,简化了问题分析、处理过程以及网络系统设计得复杂性。在OSI参考模型中,从下至上,每一层完成不同得、目标明确得功能。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2、OSI模型数据封装数据要在网络上传输,必须要有一定格式,使通信双方能够识别其首尾,并能对其有效控制。把数据包装成这种格式得过程就叫数据封装。OSI模型中得数据封装过程如图2-2所示。当一台主机需要传送用户数据时,数据首先需通过应用层接口进入应用层。在应用层,用户数据被加上应用层报头(ApplicationHeader,AH),形成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Unit,PDU),然后被递交到下一层表示层。表示层并不关心应用层数据内容,而就是把整个应用层数据包看成就是一个整体进行封装,即加上表示层得报头(PresentationHeader,PH)。然后递交到下层会话层。以此类推,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也都要分别给上层递交下来得数据加上自己得报头,分别就是会话层报头(SessionHeader,SH)、传输层报头(TransportHeader,TH)、网络层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