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漫谈儿童教育与发展那宁静得像空山禅音一般的眸子,映在我四周红红绿绿的天空,当我寻觅眼前这片丛林中的小径,你的眼睛就整理着我纷乱的视线,像一条透明的看不见的彩虹。——刘小枫《诗化哲学》在思考“散文诗一样的语言”时,在刘小枫《诗化哲学》里看到如上的一段话,当时当刻我脑海中出现的不是叔本华认命的寂静主义,不是尼采醉态的酒神精神,亦不是在“四周红红绿绿的”现代化始终未能使之变色的刘小枫,而是儿童一双澄澈的眸子,无邪而又诚挚的美好。现在的我时常呆望着周围人的双眼,浑浊而又干涩,再也回不去的除了时间还有心态。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不止一次的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长大,为什么要承受离别的伤痛,甚至为什么我要活在这个世界上,但到今天我仍旧说不出答案。有人告诉我什么是唐诗宋词,什么是博大精深;有人告诉我如何求解圆锥曲线,如何设计电路系统;有人告诉我天文地理,琴棋书画;也有人告诉我是非黑白。但即使我背得出“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可我仍旧写不出一言一句;即使我画得出完美曲线、理想电路,可我仍旧不能完全实际实现;即使我知道月有阴晴圆缺,但我仍旧不能防止任何自然灾害的产生。我能吃到鱼,但我却不会捕鱼。所以我们几乎所有人不管身处何处都被送进了同样一个模具里,我们进去然后被打磨被装载,即使涂着不同颜色的色彩,可仍旧改变不了如同模型机器一般的存在。以前做实习记者采访的时候,一位老师曾跟我说“从众很安全,但从众不一定会成功”,现如今的我们,学不足以致用,学又有何用?我记得小时候,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会偶然想如果有一天亲人不在了该怎么办。可我从来都不敢发问,因为这种话一说出,你定会是一顿批评。对,他们会说“说什么呢,别瞎说”。所以直到真的有一天至亲的人突然地离开了,我束手无策,无法承受却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自己安慰别人。传统的教育里忌讳说不吉利的东西,所以我们就必须得相信一切都是美好无暇的,我们就得以为这是个童话世界,不会有勾心斗角,不会有利益纷争,更不会有生死离别。这种压制性的强行灌输,让我在长大后的某一天,面对这个无比现实而有些无可奈何的世界时,变得无所适从。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以会背诗会算数通过星级英语考试而骄傲的时候,谁还认真的记得他们更年幼时刚学会爬行学会走路学会自己玩乐时的满足与快乐;当小学生都拖着行李箱似的书包装着写不完的作业上着听不完的辅导班的时候,你是否还能真切的记起曾经他们那些天马行空的奇思妙想,你是否还会遇见那双澄澈眸子。克里希那穆提的教诲里说到:我们毫不踌躇地说:我们爱孩子。然而,当我们接受了目前的社会环境,当我们不想在这个使人毁灭的社会中促成根本的改变,这时,我们心中有爱存在吗?几个月前,跟一个在上海著名中学工作的学长聊天,他说“今年我们学校高三300多个人,被保送清华北大的有60几个人,想想在我们家一个省一年考上清华北大的人也没有这么多啊”。还有一个学妹,前段时间告诉我她毕业后要去支教两年,现在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她在空间、微博里都发布了募集音体美器材的消息,原因是到现在为止其即将支教小学由于教育器材缺乏,孩子们几乎没有接受过体音美方面的教育。顿时默然,不由自主想到孔老夫子的“有教无类”。现在的正常儿童基本上从三岁开始就接受教育,有人上着一年十几万的学校,用着彩印华丽的书本;有人连一个月两三百的学校都上不起,更不要说华丽书本了。对于老师,有的把所谓“好学生”宠爱如己出,有的不惜把体罚学生的照片传到网上,还悠哉乐哉。教育应该爱无偏狭,所有人无论贫富贵贱,都应该享有受教育的权力。也应该通过教育抹除人与人在先天禀赋、阶级出身等方面的差异。而不是让教育本身就承受各种资源的不平等,而让孩子们失去接触先进教学资源甚至是接受教育的机会。当我们摒除儿童教育种种不合理模式,姑且无视儿童教育的不公平,我们大概才会想起,教育不仅仅是把白纸黑字输入你的脑袋。它应该帮助我们学习如何活得快乐、自由、无嗔恨、无混乱,充满着美。正确的教育是找出截然不同的生活之道,使我们的心从局限中解放。“你知道,当你非常年轻的时候,你充满了活力、热情和天真,对一切都感到欣喜。所有平常的事物都有意义,一块小石子都有无比重大的意义;然而当我们长大以后,所有的那一切都变得很无趣,心智变得迟钝,它接受了教育,从社会以及适应社会模式的角度接受了生活。”教育的目的不是让你适应社会模式,相反,它是要帮助你完全地、深入地、充分地了解所有事物,然后从社会模式中突破,如此你就不会成为一个傲慢的人;但因为你是真正天真的,所以你具有信心。有人如是评价弘一大师“十龄全学圣贤;十二岁至二十,颇类放荡不羁之狂士;二十至三十,力学风流儒雅之文人;三十以后,始渐复其初性焉”我们大可不必如此,却仍要勿忘初心,随时可以“复其初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