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疫情对企业的影响及企业对策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黑天鹅打乱了很多企业的正常经营。在疫情面前,企业家既要考虑员工的身心问题,还要忧心公司能否正常运转。由于全国范围内的疫情管控导致大多数的企业业务都陷入了平板状态,更让人担忧的,这次疫情对企业造成多么大的冲击,甚至于说又有多少中小型企业推到了生死存亡之际。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每一次浩劫都是一次生态的洗礼,那么,这次疫情之后我们可能也会面临整个商业的大洗牌,筛掉的一定是那些外强中干的企业,而留下的一定是强大的,自己内核很坚实的企业。疫情的背后一定蕴藏着某些商机,越是动荡的时候我们越不能自乱阵脚,此时此刻我们应该进行自我整装,站在战略的角度当中,把自己2020年的目标进行重新的规划。2020年春节期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迅速向全国蔓延,当地时间1月30日who更宣布其为pheic。全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为此采取了多项防控措施。疫情打断了中国人习俗的春节假,也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很多专家都给出了预判,恒大研究院报告认为,从宏观的视角,需求和生产骤降,对投资、消费、出口都会带来明显的冲击,短期内会带来失业上升和物价上涨。对于中观行业而言,餐饮、旅游、电影、交通运输、教育培训等受到冲击最大,医药医疗、在线游戏等行业受益。对于微观个体的影响,民企、小微企业、农民工等受损程度更大。一方面承认疫情对中国经济产生巨大影响,我们都要去承受经济下行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的基本面还是会保持增长。这是我们面对的疫情下经济的基本判断,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企业该如何面对。一、关注疫情下的财税政策最近呢,我们也纷纷看到了很多地都出台了相关的税收支持政策:北京出台了16条,湖北出台了17条,黑龙江出台了14条,新三板开辟了绿色通道,也有很多财税金融的政策也纷纷出台,甚至于前天还发布了一个发布会。那么今日我们也看到了财政部税务总局也连发了多项税收优惠政策来助力防控疫情,这些所有政策的出台与落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企的压力,恢复他们的生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那么,作为我们财务人。我们最近2020年的8号,9号,10号发的三个公告,我们确实是应该给与一定的关注。因为这三个都是从支持这个疫情的防控,涉及到的都是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一些的相关的政策。我们应当正确的理解,然后把它使用到我们日常工作当中形成工作指引。例如,我们先回忆一下,在2018年有一个财税2018年54号文,这个文件是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这个文件当中明确规定了企业在2018年1月1号-2020年12月31日期间购进的设备器材单位的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话,是允许一次性扣除的,可以计入到当期的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时候是可以扣除的,不再进行分年度的计算进行折旧了。那么在2018年的第46号文件当中,又指出了固定资产在投入使用月份的次月的所属年度就可以一次性实行扣除,那么近期在2020年的8号文件中又对于这个相关内同进行了一下延申,对于这个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生产的企业,为了扩大产能,新购置的相关设备,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进行扣除。请大家关注这几个问题:第一首先有一定的范围,一定是为了疫情的防控重点保证物资生产的企业,并不是全部适用。那么至于具体的我们要参照于,省级以及以上的发改委还有工业信息部有一个名单,以那个名单为准。还有一点大家要关注:如果我们确实属于这个范围之内的这种生产企业,我们在进行比如说我们在进行口罩生产,防护服,无纺布,这样的一个生产的企业,他们来进行这种购置设备的时候,不再受500万标准的限制了,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一次性扣除。二、疫情下坚定自我发展的信心疫情带来的影响,的确让人焦虑,甚至有些灰心,我知道经营企业很苦,但是如果环境成为一种经营条件,我们需要面对的不仅是环境,还有企业自身的调整。那么作为我们企业当中呢,我们也不能单纯的去依靠政府的助力,我们也要进行自我的救赎。此时此刻,面临真正这种行业大洗牌和下半年我们经济复苏的时候,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我们又有哪些的应对方案。此时此刻我们在上班之际我们都应该拿出具体的方案来,我们不能够脚踩西瓜皮滑道那里是哪里,我们应该有计划的来作出一些谋略。坚信企业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企业自我成长要不受环境的影响。三、不确定的是环境,确定的是自己疫情还在变化中,人们已经知道一季度的压力,也开始在准备第二季度的影响。人们开始关注春节复工带来的压力,也在准备复工之后如何恢复正常的工作运行。人们既坚持底线思维,积极参与防控,也在开始启动恢复日常生活的准备。人们在理性面对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