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8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8页四个正确认识心得体会【正确认识宗教问题的心得体会】正确认识宗教问题的心得体会篇一宗教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常常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民族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因此如何正确认识宗教及其在所处的社会中的作用,如何通过正确的引导,抑制其消极作用,尽可能的更大程度的发挥其积极作用,就成为我们研究宗教理论和制定宗教工作方针政策的基础和关键。一、宗教的长期性和群众性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党在深刻认识我国宗教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宗教具有五性的特点,即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其中宗教的长期性和群众性是我们研究其社会作用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前提。(一)宗教的长期性在我国宗教将长期存在。由于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出现的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并且宗教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有着较强的适应性,它可以与其所处的社会相适应,并在其所处的社会环境中获得自身发展所需的土壤,进而发展为一股精神和信仰的群体力量。虽然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宗教产生的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这一社会根源已经消灭,但其还存在着其他的深刻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传统宗教作为思想文化传统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会随着社会制度的变革很快发生变化。因此,中国的宗教不仅会长期存在,而且还会渗透到社会各领域进而影响到社会各个层面。(二)宗教的群众性宗教的群众性集中表现为信仰宗教的庞大人群是宗教的主体,从而使宗教成为一种社会力量。宗教不仅仅是单纯的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的思想观念,它更表现为是一种现实的社会现象。而作为社会现象的宗教,它的主体则是信仰宗教的信徒。如果没有信徒也就没有现实意义上的宗教。对神灵的信仰影响和控制着如此庞大数量的人群,他们的宗教活动就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宗教不仅仅以思想文化的形态影响社会,它更表现为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1〕不仅如此,宗教的群众性活动并不是分散的自发进行的宗教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具有严密规章制度的组织团体,这些组织不但有地方性的,还具有全国性。我国五大宗教并存,虽然信仰宗教的群众占全国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绝对数字不小。这就决定了正确认识我国的宗教,实际上就是正确对待信仰宗教的群众问题,而我们的宗教工作最根本的也是做信教群众工作的问题。二、党对宗教的积极作用的认识实际上,我们党对宗教的作用的认识也正是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螺旋上升的过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思想的进一步解放,我们党对宗教的认识也逐渐深刻,对宗教的作用的认识更加客观,看待宗教的态度也更加宽容,应该说目前我国的宗教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后,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指引下,党对宗教社会作用的认识更加全面和客观,宗教政策得到了恢复和进一步落实,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的认识进一步丰富和深刻,宗教政策也更加充实和科学,更加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宗教的积极作用我们党最早的提法是调动宗教界的积极因素。这一提法出现在党的1982年19号文件中,文件指出:还必须根据宗教界人士的不同情况和特长,分别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社会服务、宗教学术研究、爱国的社会政治活动和国际友好往来,以调动他们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这里主要侧重于信仰宗教的主体即宗教界人士的积极性的调动。1993年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宗教工作三句话: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对第三句话进行阐释时强调了利用宗教教义、宗教教规和宗教道德中的某些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这里充分强调了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因此从调动宗教界的积极因素到利用宗教中的积极因素可以看出,前者针对的是有宗教信仰的人,而后者则对宗教本身的积极因素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体现出我们党对宗教的认识在逐步加深,认识更加客观,态度更加宽容。在2001年的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又进一步指出:我们不提利用宗教。我们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为社会发展和稳定服务,鼓励宗教界多做善行善举。进而从四个方面细化了怎样发挥宗教中的积极因素的内容:一是宗教组织可以从事公益慈善活动;二是可以研究发掘宗教中的文化精华;三是可以发挥宗教道德对于信教群众的积极作用;四是可以发挥宗教对于信教群众的心理慰藉与心理调节作用。党的十六大以后,我们党对宗教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更加全面和科学,我们党立足于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和阶段性特征,全面认识宗教在我国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和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指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