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论如何将军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摘要:学生军训的地位作用已成为社会共识,但如何延伸军训成果,满足育人目的,成为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提出将军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借助校园文化这个平台,拓展军训文化的育人功能,不失为有效之策。将军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需要从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全方位入手,使军训文化达到既“外化于形”,又“内化于心”的目标。关键词:校园文化;学生军训;军训成果开展学生军训,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适应国家人才战略、履行公民兵役义务、储备国防后备力量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已为社会所公认。但军训作为新生开学的第一课,无论军事技能训练,还是军事理论课大多集中在入学阶段,其短期效应也为人们所诟病。将军训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中,利用校园文化的传承性、渗透性、互动性、教育性来巩固军训的成果,拓展军训的效益,延伸军训的生命,使军训成为学校教书育人的重要载体,学生成长进步的重要平台,对破解“训时效果很明显,训后恢复原样子”的难题,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应对之策。一、融入环境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陶行知也说:“一草一木皆关情。”环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物化形态和基础工程,是校园内在精神的外在表现,是校园形象的有效载体。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也必然应成为军训文化首先占领的阵地。楼宇的走廊内、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军事格言和国防隽语,古今中外军事家画像、名人警句和军旅诗词,供学生在课间浏览、欣赏,在耳濡目染中产生心灵的共鸣。在室外的橱窗、宣传栏中,增设国防教育专栏,开辟国防时讯、军事动态、爱国主义、国家安全等栏目,激发学生关心国防、热爱国防、投身国防建设的情怀。在道路两旁悬挂有关国防教育内容的横幅、条幅、灯箱、宣传画,有条件的还可以建国防园、立爱国石、修尚武亭等人文景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国防教育。军训环境文化的建设,一是要与时间节点相吻合。要结合五四、七一、八一、九三、九一八、国防教育日、十一、一二九等庆典和纪念日,有针对性地加大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的宣传内容。二是要与学校历史文化相融合。深入挖掘学校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著名校友身上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等文化因素和教育内涵,适时用开专栏、办墙报、挂画像、拉条幅等形式加强宣传。三是要与校园的整体规划相结合。在校园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建设中,适当考虑国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元素,达到互为补充、相得益彰。四是要与专业特色相配合。结合所学专业突出国防教育内容,不失为一种合理的选择,让学生既能学习专业知识,还能接受国防教育,一举两得。二、融入制度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是指师生在交往中缔结的社会关系以及用于调控这些关系的规范体系,包括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工作守则等。而校园制度文化所形成的校纪、校训等,是为全体师生共同创造、逐步认可并自觉遵守的思想行为规范。军训文化要想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氛围、一种风气,也需要有制度文化作保证。一是建立健全国防教育运行机制。高校应成立由学校主要领导负责的国防教育委员会,全面负责学校的国防教育工作。成立以武装部牵头,由宣传部、学工部、校团委等有关部门人员组成的国防教育办公室,在学校国防教育委员会领导下,具体组织落实国防教育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防系列教育宣传活动,研讨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二是建立健全军事课程教学机制。要将军事课纳入学校课程建设整体规划之中,使其与其他公共基础课处于同等地位,一并筹划、一并落实。建立健全军事课教、考、评的保障措施和管理机制,确保军事课的必修课地位。经常开展国防教育讲座,开办国防和军事类选修课,使军事课形成必修与选修、授课与讲座相配套的课程体系,用军事课的落实来牵引学校国防教育的有效开展。三是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机制。新生入学之初,组织军事技能训练时,学生的行为举止、内务秩序全部实行军事化管理,由此,也建立了一整套约束学生行为的军事化规范。这些规范对约束学生的言行、建立正规的训练秩序、确保训练效果都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也为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面所认可。因此,学校应建立一整套检查、评比、监督的军事化管理机制,使军训期间的好传统、好做法得以延续,用“常态化”的坚持,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养成,从而使学生受益终身。三、融入行为文化校园行为文化,是在大学中长期形成的并通过校园主体的活动而展示出来的文化形态的总和。大学生是校园文化的主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各项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主要通过学生参与的活动展开,诸如认知活动、养成活动、培养活动、训练活动等。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长,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求真、求知、求乐,使他们在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