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工商行政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作用工商行政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信用的重要性日益凸现。但受经济利益驱使,加之监管体系不完善,企业的失信行为日益严重,严重扰乱了我国经济秩序,影响了我国企业信誉的总体形象,企业信用监管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论述了工商行政管理在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中的作用,并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意见和设想。关键词:工商行政管理;企业信用;信用监管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工商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是创新监管方式、提高监管效能的重要改革举措。加强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创新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夯实工商行政管理事业长远发展基础的必然选择。一、工商行政管理在企业信用监管中的现状1、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施企业信用监管的相对优势(1)信息资料拥有优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于掌握着企业注册的出生证、日常监管的健康证和企业注销的消亡证,因而具有收集各种原生性、再生性和发生性信用信息的优势。比如工商行政部门具体的业务活动包括市场主体的登记管理、市场竞争活动管理、市场交换活动管理、商标管理、广告管理、合同管理、个体和私营经济管理。(2)垂直管理体制自成体系。地方各级工商机关受地方各级政府领导,上级工商机关只在业务上起指导作用,使得工商部门在执法时常受当地政府的干预,上级机关的政令难以下达,执法难以公正统一,地方保护主义也日益泛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商机关执法效能的发挥。(3)执法经验和执法能力专业。工商部门拥有自上而下的专业化“打假、打私、打诈、维权”队伍,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执法经验和反假治假维权的能力,这是工商机关实现市场主体信用监管的实践基础,具有信用监控权的优势。(4)信息化建设规模化。在信用监管中,构建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是实施企业信用工程的基本要求之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以及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建立的遍布全国的红盾信息网,己经拥有了作为社会信用信息电子发布平台的初步条件。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多年来积累、整理、使用市场主体信用资料的经验,也为构建新的信用体系打下了比较牢固的基础。二、企业信用监管过程中工商行政管理缺失从全国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企业信用监管工作开展的状况来看,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由于所掌握的信息优势,在信用监管体系的建设中一直走在前列。但同时也存在着问题:1、信用监管法律法规依据的缺失。信用管理从征集数据到提供信用管理服务,均要求数据公开化、透明化,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消费者个人的隐私权和企业商业机密。我国的信用管理类法律法规建设严重滞后,诚实信用原则只是散见于法律法规文件中。无法建立与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约束机制,无法科学规范地指导信用体系建设。工商部门在对信用信息进行开放、保护和管理时将不可避免地遭遇尴尬。2、信用数据采集和整合的欠缺。监管数据的准确性,是有效实施信用监管的基础。从工商系统整体来讲,目前数据的质量还不够高,数据库中废数据、错数据、漏数据还不少,而且系统内部的信息交流也相当不足。虽然近年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实行了“经济户口”管理,监管职能范围内的企业信用信息己从过去的封闭式逐渐趋向敞开式公布服务,但仅靠一家或几家部门的信息,不能充分和及时反映出企业的综合信用程度,查询企业信用信息状况的外界难以依据这些分散状态甚至是残缺不全或以偏概全的信息作出客观和科学的判断。3、失信惩罚机制不力的。从工商执法实践来看,不少失信企业尤其是一些制假售假主体存在屡罚屡犯现象,这从侧面反映了工商部门在实施企业信用监管中惩罚机制的缺位。在一些新兴的高科技行业制假者不需要承担高额的研发费用,即没有“沉没成本”,只需在模仿造假时支付有限的生产费用。由于造假的边际成本很低,同时由于我国目前处置法规力度的有限,致使制假者的风险成本也相当之小。对大多数假冒伪劣的生产商来说,处罚主要以罚款为主,在稽查力度有限的现实约束下,该生产者只有利可图,以至于造假者宁愿接受惩罚,也要继续进行造假活动。二、工商行政部门改进企业信用监管的建议工商部门必须加强对企业信用工作的研究,明确工商部门进行企业信用监管的目标、原则、内容,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战略和具体措施,为我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构筑坚实基础。1、确定企业信用监管的目标、原则、内容。企业信用监管以法定职能为依托,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引入信用管理理念,整合系统行政资源,通过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反馈、信用提示、信用培植、信用披露等方式,以激励、限制、惩戒、教育等手段,对企业实施市场进入、存续、退出全过程监管,鼓励和保护市场活动中的守信行为,严惩失信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培育公平竞争的良好氛围,推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