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文学作品的教学关键词:阅读教学思维训练鉴赏能力巴尔扎克曾给艺术作品下过十分精辟的论断:“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了最大量的思想。”在语文课本中,汇集了数量众多的经典的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这些文学作品,大多出自名家之手,文质兼美,感情真挚,情节感人,语言优美,是经过时间洗礼考验的好作品。那么,如何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走进作品,与作者坦诚相见,促膝谈心,幸福着作者的幸福,悲伤着作者的悲伤。与名家同呼吸。语文教学,就是要充分体现语文课的特点,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教出语文味。这就是语文教师的使命。那么如何让学生尽快的走进作品,走进作者的心灵?语文味就是让学生多些朗读。朗读的方法可谓多矣。一方面,老师可以尝试范读。可以像鲁迅笔下的寿镜吾读得摇头晃脑,也可以像于漪笔下的老师那样“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总之,能感染自己,然后感染学生就行。但是,说句老实话,这个时候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仍停留在肤浅的初步的感知之中。然而就是这个初步的感知,却能够让学生牢固的掌握一些语文的基础知识。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实际上是多种感官在协同工作,对学生的语言积累、情感熏陶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求读正确,能够读懂,读得流畅,进而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进入到文本意境之中。当然读的方式多种多样,轻声读与默读相结合,精读与粗读相结合,单个读与齐读相结合,还可以进行男女生分别读或分角色朗读。不过,任何形式的朗读必须根据课文的特点和本课的教学目的来确定。语文味就是让学生多些批注。语文课要有语文味,一定要多给学生自己独立地去玩味课文的时间和空间。最简单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让学生在课文空白处加标记和评语。这样的勾、画、圈、点,让学生把课文的段落内容、思想感情、文章特点、个性语言等方面的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学生的自学成果也就显现出来了。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把读、思、写很好地糅合在一起。为了尽快让学生学会批注读书的方法,我们要多些给学生以鼓励和表扬,及时捕捉学生在阅读中的闪光点,批注的精彩之处。比如,抓住学生在批注中那些独到的见解,那些深刻的感悟,那些在无疑处的有疑,等等,都是有价值的表扬素材。要让学生及时获得继续感悟、继续享受的动力和热情。至于批注的对象,可以是文中的关键语句,也可以是在自己有疑惑的地方,可以是自己有“心领神会”的地方,也可以是自己有“奇思妙想”的地方。可以是写出自己的一份体会,可以写出自己的一份疑难,可以写出自己的一份欣赏,可以是一份点评。总之,可以写的地方都能写,想写的地方都可以写。让学生学会批注,运用批注,这是学生一生都会受用不尽的一种能力和习惯。语文味就是让学生多些咀嚼。我们知道,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因而,语文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多些咀嚼回味,多些想象空间,让课堂出现一种灵敏的寂静的气氛,让学生自由放飞心绪。一位老师为了学生细细品味《最后一课》中的那份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感,出示了一首小诗:怎忍看最后一眼/那一眼里全是眷恋/静静的是课堂/不平静的是心中的波澜/战争的音讯令人厌倦/多少双眼睛把和平企盼/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童年在瞬间长成成年/最后一课/是一生难忘的经历他先让学生朗读诗歌然后再让学生配上题目,并谈谈从诗句中读出了怎样的感情。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品味课文中那些感人的细节:“哪些语句能够表现这种情感?”同学们找出了很多相关的语句。然后,老师着重引导学生分析了“最后一课”打动人心的原因。当然,教出经典文学作品的语文味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我们不断努力,语文课的语文味会越来越浓。丁维华,教师,现居江苏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