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2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资格考试必刷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浙江省2024《试验检测师之道路工程》资格考试必刷200题题库附答案(实用)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现称量500g砂样进行筛分试验,应要求所有各筛的分计筛余质量和筛底的总质量与500g砂样之差不得超过(),否则,应重新进行试验。A:1gB:0.5gC:5gD:2g答案:C2.某工程需要在料仓取粗、细集料进行原材料试验,该原材料用于AC混20混合料。请对下列各题进行判别:3)当采用网篮法测定10mm-20mm档粗集料毛体积相对密度时,缩分后试样应满足()。A:一份,每份不少于3kgB:两份,每份不少于1.5kgC:一份,每份不少于2kgD:两份,每份不少于1kg答案:D3.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抗车辙能力的指标是()。A:稳定度B:马氏模数C:动稳定度D:饱和度答案:C4.用环刀法检测压实度时,如环刀打入深度较浅,则检测结果会()。A:没影响B:偏大C:不确定D:偏小答案:B5.砂石路面损坏调查中,仅有()损坏以长度计。A:路拱不适B:露骨C:坑槽D:波浪搓板答案:A6.下列检测项目中不属于级配碎(砾)石基层和底基层的检测项目是()A:抗压强度B:压实度C:厚度D:平整度答案:A7.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的评价指标为()。A:残留稳定度B:残留强度比C:稳定度D:动稳定度答案:D8.已知某土样的粘聚力为20kPa,剪切滑动面上的法向应力为45kPa,内摩擦角为30%,则该土样的抗剪强度为()测定其比重A:42.5kPaB:56.54kPaC:45.97kPaD:65kPa答案:C9.压实度评定时,压实度代表值是指()。A:最小值B:平均值的置信下限C:平均值D:平均值的置信上限答案:B10.根据l:《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对薄膜烘箱试验和旋转薄膜烘箱试验的相关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两者可以互相替代,优先选用旋转薄膜烘箱试验B:两者试验原理存在差异,不得互相替代C:以薄膜供箱试验为准D:以旋转薄膜烘箱试验为准答案:C11.粗集料洛杉矶磨耗试验对水泥混凝土集料设定回转次数为()转。A:250B:500C:1000D:400答案:B12.同一种土,其密度ρ、土颗粒密度ρs、干密度ρd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ρd>ρs>ρB:ρ>ρs>ρdC:ρs>ρ>ρdD:ρ>ρd>ρs答案:C13.某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C1、C2为1.0,该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为()。A:900次B:879次C:863次D:875次答案:B14.车辙试验前车辙板需在规定温度下恒温一定时间,当恒温时间明显不足时,试验有可能()A:随混合料的类型变化对动稳定度造成不同影响B:导致动稳定度偏高C:不影响动稳定度试验结果D:随季节变化测得不同的动稳定度答案:B15.关于承载比CBR试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本方法不适用与沥青面层B:贯入试验前将试件浸泡4昼夜,以模拟最不利的使用状态C:在加荷装置上安装好贯入杆后,先施加45N荷载使贯入杆端面与试样表面充分接触D:如贯入量为5mm时的承载比大于2.5mm时的承载比,则试验结果无效,重做试验答案:D16.沥青薄膜加热试验后,残留物的全部试验必须在加热后()内完成。A:90hB:72hC:7dD:63h答案:B17.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击实试验,在()情况时可按照规范的公式对最佳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进行校正。A: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粒径含量大于30%时B: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粒径含量小于30%时C:试样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粒径含量为5%-30%时D:任何情况答案:C18.某工程从现场取SBS改性沥青样品进行试验,请对下面各题进行判别。20)以下关于该样品离析试验阐述正确的是()。A:离析试验温差越大,说明用于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质量差B:用剪刀可将盛样管剪成相等的3截,取顶部和底部试样分别进行软化点试验C:盛样管和沥青从烘箱中取出后,放入冰箱的冷柜中,保持盛样管处水平状态不少于4h,使改性沥青试样凝为固体D:离析试验温差越大,说明该沥青的耐热性能越差答案:A19.材料特点与混凝土工作性以及混凝土强度之间有直接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提高水泥细度,对混凝土的工作性、力学性能以及耐久性都有很大的益处B:针片状颗粒不仅影响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同时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C:在水泥浆用量一定的条件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