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班语言活动《我的老师》教案中班语言活动《我的老师》教案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班语言活动《我的老师》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中班语言活动《我的老师》教案1活动目标:1.感受故事的诙谐、充满童趣的意境,体验故事中“变”带来的快乐。2.尝试用动作和故事中语言表达自己“变小”或“变大”的愿望。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4.乐意观看表演,感受游戏的乐趣。活动重点:感受故事中“变”带来的快乐。活动难点:尝试用动作和语言表达自己“变小”或“变大”的愿望。活动准备:故事《我变小了》PPT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引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1.通过游戏吸引孩子注意:“—二三,请将你的手变大:三二一请将你的手变小:一二三请将嘴巴变大,三二一请将嘴巴变小”提问:手变大了会怎样?变小了又有什么好玩的事发生呢?小结:手变大能拿住更多的东西,变小会变成小拳头,变得有力气!变大变小都很有意思呢!2.导入:小朋友,如果有一天我们的身体变小了会发生什么事?小结:有一只小熊梦见自己变小了,发生了很多有意思的事,一起来听故事《我变小了》。二、分段讲述故事,在师幼互动中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变”带来的.快乐。1.出示图片一,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述第一段。提问:瞧,小熊和爸爸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小熊在哪呢?为什么能坐在爸爸的口袋里?教师通过动作和课件帮助幼儿梳理,引导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有一天,我梦见我变小了,爸爸带我出去玩,让我坐在他的口袋里。”提问:坐在爸爸的口袋里,不用自己走路,感觉怎么样?你心情怎样?小结:身体变小了可以坐在爸爸口袋里出去玩,可真有趣!2、出示图片二(我和妈妈)讲述故事第二段。提问:妈妈给了小熊什么呀?小熊拿到棒棒糖后吃了多久?为什么总也吃不完?小结:哦,原来身体变小了,胃口也跟着变小了呢!一根棒棒糖能吃整整一下午,真好!3、出示图片三,讲述故事第三段。提问:小熊变小了,姐姐让小熊干什么了?小结:原来变小了可以钻到姐姐的娃娃家里,变小了可真好玩!4、出示图片四,幼儿讨论:在梦里还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提问:小熊藏在哪里?为什么哥哥找不到小熊?小结:原来是因为小熊变小了呀!小的东西藏在哪里也很难找到,真有意思!教学反思:幼儿天生就具有主动探索的精神,他们有无数的“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这就是等待他们发现的“小秘密”。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一起去发现、去探索、去尝试、去判断,让孩子们成为活动的主人。中班语言活动《我的老师》教案2活动目标:1.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2.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3.激发幼儿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4.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活动准备:老师事先做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品,如:折纸小鸭、泥工等。活动重点难点:活动重点:学会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活动难点:能配上动作有表情的朗诵儿歌。活动过程:一、看作品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积极情感。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作品好看吗?那你知道它们的名字吗?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二、帮助幼儿熟悉诗歌内容教师朗诵诗歌,边朗诵边拿出相应的作品,用声调手势强调突出诗歌中的动词。(1)展示纸工“小鸭”,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强调动词“折”与“摇”,下同。)(2)展示泥工“小狗”: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3)展示绘画“小羊”: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4)展示自制的飞机: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三、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朗诵诗歌。!四、幼儿尝试连贯朗诵。五、针对诗歌内容提问,引导幼儿讨论。师:诗歌里说的是什么?师:老师的手真巧,你们知道老师还会做什么?鼓励幼儿大胆创编。鼓励幼儿认真和老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得更能干。六、幼儿仿编诗歌。教师出示其他通过“折、画、捏”的作品,请幼儿创编诗歌。附诗歌:老师的手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机“嗖嗖嗖”——飞得高高。活动反思:在活动中,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图画的作用下,都能跟着一直完整地朗诵诗歌了,但其中我也发现了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虽然看似我给孩子创设了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让幼儿自己看图说一说,并引导幼儿用较完整地语言来表达,在活动中我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表现在幼儿对整个图画有了自己的解读后,我并没有按照幼儿的意愿进行适当调整,还是回到了预设的活动设计中,导致孩子的学习兴趣开始有了下降,不但浪费了时间,还分散了孩子的学习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