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10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10页地方税收增长的对策研究随着我区城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财政部门围绕组织财政收入,加强税源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使地方税收收入步入快速增长的新时期,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中的要素性、政策性、结构性制约因素已见隐患,不可避免地也会在税收上不同程度地显现出来,税收增长缺乏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地方税收如何维持强劲或稳定的发展后劲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一、*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现状(一)*地方税收收入的规模分析近年来,*经济的内在活力和发展速度致使地方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绝对规模从20*年的10.2亿元增长到20*年的27.24亿元(见表1),相对规模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也呈上升趋势。20*年*区gdp为240亿元,地方税收收入为27.24亿元,这两项指标在江苏主要城市主XX县区中均位居第一,但地方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19.4%低于几个主XX县区比重的平均水平22.43%,这表明地方财政在组织税收收入方面的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同时,从税收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的税收弹性系数来看,20*—20*年间*的税收弹性表现出极大的跳跃性,20*年税收弹性仅为0.6,20*年则上升为2.65,20*年又下降为为1.66,这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我区税收增长缺乏稳定性。值得可喜的是20*—20*年我区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一直比较稳定,均保持在96%以上,说明我区财政收入质量比较好。(二)*地方税收收入的结构分析1、税收的产业构成:地方税收收入主要来源的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增量贡献率不高,限制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稳定性。从我区的产业结构来看,仍呈现出“二、三、一”的产业序列。20*年三次产业比例由*年末的2.5:57.2:40.3调整到0.4:48.6:51,这一结构符合当前我区“二三并举”的发展战略.值得注意的是第二产业中工业经济对税收收入增幅的贡献明显趋缓,20*年工业企业纳税14.7亿元,占比全部企业税收32.9%,与20*年相比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对税收增量贡献率不高,限制了我区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稳定性。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在过去的五年内有了明显的提升,原有的工业企业税收占比个过半的现象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尽管工业企业税收绝对额每年也呈上升趋势,但是二三产业的税收贡献出现了调换位置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第三产业中建筑房地产占有了很大的比例,五年来房地产税收占比上升了15个百分点,这种情况对我区未来税收的持续增长存在一定的影响和风险,因为房地产税收持续时间短,而且是一次性税收,容易收到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如果将来房地产突然出现下降或者停滞发展的局面,那么我区第三产业税收占比将明显下降,导致全区税收明显减少,因此从维护全区的税收持续稳定增长的角度来看,必须选择二三并举的产业定位。2、地方税收的税种构成。主要税种对地方税收收入形成强有力的支撑。从我区地方税收主要税种的收入情况来看(见表四),营业税、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契税这五个地方主体税种的税收收入占地税收入的81.*%左右,这五个主体税收的收入直接影响着地税整体收入水平。营业税征税范围主要涉及第三产业流转额,体现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增值税以第二产业增加值为课税对象,反映第二产业发展状况;企业所得税体现企业经营效益,个人所得税体现XX县区居民收入水平,契税则体现不动产交易的活跃程度。这五个地方税所占地税收入的比重情况反映了全区地方经济发展的状况。表五显示20*—20*年间营业税收入占全部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为33.8%左右,在地方税种中对地方财政收入贡献率最高。(增值税所占比重为17.9%左右,企业所得税所占比重为14.1%左右),20*年第三产业占全区gdp的比重比20*年上升超过11个百分点,达到51%。但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般要达到60%-70%,而我区目前50%还不到,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也必须成为*中长期提高地税收入水平的必然选择。近几年,我区工业税收还仅仅停留在依靠一些规模以上企业支撑,在税收上,导致*税源过于集中,税收增长缺少民间基础。如果个别重点企业经营出现问题,其他中小企业很难弥补。20*年重点税源企业缴纳增值税前50位企业缴纳增值税收入6.67亿元,占全区增值税收入的近1/2;户数不到全区一般纳税人总户数1%的重点税源企业税收贡献率高达60%,而年纳两税125万元以下、户数高达99%的中小企业的国内两税贡献率不足40%。这种税收增长重心偏高的结构容易因大企业产生波动而影响全区税收增长稳定性。税源内在的结构性矛盾制约了我区税源质量的提高。3、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