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宏观经济学》体系框架结构第一单元:第一章导论(P1-18)第二单元: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P19-34)第三单元: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P38-59)第四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P62-97)第五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P98-118)第四单元:短期经济问题及治理(★)第六章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P125-142)第七章宏观经济政策(P146-167)第五单元:长期经济问题及治理(第八、九章合并讲授)第八章经济周期理论(P171-197)第九章经济增长理论(P199-231)第一章导论(第一单元)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一)短期问题1如何判断一国的贫富(成功)?·国民收入如何核算?·国民收入如何决定?·国民收入如何增长?2是什么导致了失业和通货膨胀?3政府是如何运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一国经济运行的?(二)长期问题1决定一国经济长期增长的经济因素有哪些?2是什么引起一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3全球经济体系是如何影响一国经济运行的?三《宏观经济学》基本内容(一)基本概念1国民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下章)2就业与失业——失业、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有劳动能力的人想工作而又找不到工作的现象。·失业率:失业人口与劳动力人口的比率。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人数×100%·自然失业:由于经济中难以克服的原因引起的失业。(通货膨胀率为零)·充分就业:存在自然失业时的就业状况。也称为潜在就业量。·为什么失业是一个问题?①个人失去生产机会、人力资本和收入,失去原有的生活水平。②社会成本增加(导致严重的政治和经济问题)。3价格水平与通货膨胀——价格水平、通货膨胀⑴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用价格指数衡量的价格的平均水平。(上升是通胀,下降是通缩)价格指数:是用一篮子固定商品和劳务的不同年份的价格来表示价格总水平的变动情况。价格指数分类: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GDP平减指数①消费价格指数(CPI)=现期消费品价格之和/基期消费品价格之和×100②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现期资本品价格之和/基期资本品价格之和×100③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衡量GDP中所包括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平均价格是广义的价格指数)·通货膨胀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换句话说是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从一个时期到另一时期价格总水平的上升)·通胀率=(现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数)/基期价格指×100%·通胀的长期问题是较高的失业率和资源浪费。例题:若1995年某国普通家庭每个月购买一组商品的费用为800元,而2000年购买这一组商品的费用为1000元,那么该国2000年的消费价格指数为多少?(以1995年为基期)解:CPI=1000/800×100%=125%也就是说上涨了(125-100)%=25%。4经济增长与波动——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具体表现为一个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GDP)。经济增长的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描述。·经济增长率=(现期实际GDP-基期实际GDP)/基期实际GDP×100%或经济增长率=(实际GDP-潜在GDP)/潜在GDP×100%(理论上的)·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表现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周期性的,但幅度上无规律的)·经济周期一般经历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分为衰退、扩张两个阶段和顶点、谷底两个拐点)(二)宏观经济目标实际的国民产出的高水平和快速、稳定、均衡的增长保持劳动力的充分就业;维持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保持汇率的稳定和进出口大致的平衡。(三)宏观经济政策财政政策: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政策;货币政策: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调整利率的政策;收入政策:政府直接控制工资和价格上升的政策;对外经济政策:汇率管理、外贸控制、关税、出口补贴。四、学习宏观经济学的方法(一)认真听课,听老师在课堂上究竟讲了些什么1注意听教师讲解课程的基本框架;2注意听教师讲解主要知识点的基本原理;3注意掌握课程内各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二)课外作业。课外作业能够消化、巩固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三)系统读书刊、上网查资料书刊、网上有最新的东西;能使你有可能对对教师的讲解产生反思;能使你开拓视野,真正建立起属于你自己的经济理论。(四)有意识地对身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观察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能够增强你的感性认识,培养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