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四章历史教师的备课备课,即课前的教学准备工作,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历史教学质量的高低,从根本上说,是由教师的业务水平(包括马列主义基本理论、历史专业知识素养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等)的高低和教学实践经验的多少决定的。但是,备课的好坏对于教学质量的优劣,也有重要的影响。业务基础较差的教师,如果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充分和得法,会弥补自己某些方面的不足,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得到逐步提高。这里所说的认真,是指态度而言;充分,是指功夫而言;得法,则是指备课方法而言。备课对教师来说,是全面反映其教学态度和教学能力的一项活动,是每位教师不可缺少的基本功。历史教师的备课,必须经常在两个方面下功夫。一个方面是,深入钻研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准确地理解国家对中学历史课教学,提出的要求和规定的内容;另一方面是,考虑如何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组织好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把国家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同时使他们观察问题、分祈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受到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备课,分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等形式。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通过讨论加深每个人对教材的理解,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教学水平。但集体备课必须建立在个人备课、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才能收到效有。在教学中,—般以个人备课为主,集体备课为辅。按照不同的标准分为:个人备课、集体备课、常年备课、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等。一、历史教师备课的重要性(一)是教师重视教学工作的具体体现(二)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基本保证(三)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二、学期教学备课(一)对学期教学的备课1、全面钻研课程标准(1)历史课程目标(2)课标中规定的内容标准(3)课标中的实施建议,尤其是对教学的建议和评价建议2、认真通读教科书(1)明确教科书的体系和结构(2)了解教科书有哪些新的变化(3)初步分析教科书中的单元之间、课题之间的联系(4)要对教科书中同类的内容加以梳理(5)要对教科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先期的处理3、了解任课班级学生的情况4、制定学期教学工作的计划(二)对单元教学的备课1、研究单元教学的主题2、考虑单元教学的设计三、课时教学的备课(一)理解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二)研究课题的立意及地位(三)分析教科书的内容结构(四)梳理所教内容的逻辑(五)发掘历史知识的内涵(六)找准教学的重点(1、确定本课题在整个教材中所处的地位;2、抓住课题的中心内容,提炼出课题的中心思想;3、吸取别人的见解,准确抓住这一课的中心思想,解决教材中的中心思想,解决疑难问题;翻阅一些马列主义和历史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以及反映最新历史研究成果的著作和论文)四、教学设计1、课时教学目标的设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2、制定教学目标的技术和要求制定教学目标应注意遵循:整体性要求、适应性要求、灵活性要求3、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确定教学重点:是指体现教学目的、要求最本质部分的教学内容,是集中反映教材中心思想的部分,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历史发展进程有重大影响,其重要作用的历史教学内容,体现历史学科体系或每个历史时期基本特点和基本线索。教学难点:是学生学习上阻力较大或难度较高的关节点,是指头绪较多或艰深的内容,也就是学生难于理解而有待于教师启发解惑的教学内容。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教师难以讲清楚的内容。形成学习难点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1)对于学习内容,学生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而难以开展抽象思维活动,不能较快或较好地理解。(2)在学习新的概念、源流时,缺少相应的已知概念、原理做基础,或学生对已知概念、原理掌握不准确、不清晰、使学生陷入了认识的困境。(3)已知对新知的负迁移作用压倒了正迁移作用。(4)教材中一些综合性较强、时空跨度较大、变化较为复杂的内容,使学生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而这些内容往往非一节课所能完成,这是教学中的“大难点”。如中国古代史上的政治制度、民族融合等问题,近现代史上半殖民地的形成、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4、教材内容的处理取舍、增补、校正、拓展、调序等做法。5、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活动、共同解决教学问题、达到教学目的而采用的方式、手段、程序等的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