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浅析中小制造企业采购框架[论文摘要]:本文从生产需求、采购计划、零星采购与供应商管理等几个方面探讨了中小制造企业不同类型采购管理的弊端,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不同采购需求制定了对应的采购控制流程,特别针对零星采购不及时及耗费成本大等大胆提出了创新的可行性方案,在改进零星采购弊端的同时,探讨了建立企业与供应商关系的必要性。[论文关键词]:采购管理采购流程零星采购供应商关系管理近年来,受经济全球化、技术更新换代快以及顾客需求多变等因素影响,企业面临的竞争更加残酷,而中小制造业由于销售、资本规模的限制,在面对国内大中型企业及欧、美、日等国先进企业的挑战时,其竞争将更加残酷。2008年始的全球金融危机,至2009年直至2010年,直接导致全球范围宏观环境经济不景气,绝大多数企业销售经营出现极大困境,为保证企业发展的维持与利润的掠取,“开源节流”被几乎所有企业以前所未有的重视程度抬到桌面,通过“节流”达到维持企业生存在此时成为了所有企业的共识。削减人力资源成本、缩减资本输出、停止或暂缓改造技改、控制支出、……各企业“节流”措施层出不重;因为生产资料、原辅材料的购置成本占据制造企业的主要成本,因此控制采购成本,减少原辅材料的耗用支出,自然成为各企业的必然之选。因此笔者从中小制造企业的整体采购框架建构出发,结合目前国内多数企业现状,拟定出一套能够满足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的采购管理模式。因为目前国内中小型制造企业多为民营企业,所以文中所谈的中小型企业参照笔者曾供职的几家民营企业,即固定资产5000万以下非特种行业企业或集团公司的下属公司,且企业使用的生产设备多为通用型,采购物资多数无特殊冷僻要求,特种行业及中大型企业可作为参考。目前国内中小型制造企业的所有采购工作按照采购量、采购周期及采购专业性大致可分为:原材料采购、零星采购、大件生产设备及配套设备与办公设备采购三类,下面就以这三类各自的特点及现状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切实可行的采购管理优化方案及流程:一、原材料的采购原材料的采购包括生产物资、生产辅料等。以笔者曾供职的南方某酒厂(国内饮料行业500强,国家名优酒)为例,原材料的采购包括粮食(大米、高粱、小麦、油糠)、包装物资(瓶子、瓶盖、商标、内盒、外箱)等。对于中小制造企业来说,其原材料的成本占据其总生产经营成本的50%以上,占据其日常总采购成本的70%以上;因为原材料使用量大,做好采购管理工作对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明显作用;原材料的使用量与销售量正比变化,变化及需求时间较为规律,年度总量消耗差距基本持平,采购量较均衡;大宗物资采购价格基本为透明,仅凭谈价议价调整空间不大;大宗物资的定时采购在管理上较为便利,一般采取招标等方式进行,为保证采购的经济性,一般原材料的采购均为与一个或多个供应商签订长期供货合同,一般为一年以上;签订总量合同,但多数制造企业均有销售旺淡季,按照生产需求要求供应商按批次供货。但如果原材料的生产有季节性的话,因为已经签订长期合同,在合同期间价格上涨时,供应商供货积极性不高,甚至不惜毁约;价格下降时,因合同价格约束,采购价格偏高,成本提高,很不经济。譬如笔者所在的公司购置粮食,粮食收获季节,供应商送货上门;收获季节过后,采购则需各地寻求购置,采购难度大,且因采购困难时期的四处匀货,对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均衡和本企业产品的质量稳定有很大影响。所以需考虑季节性非均衡采购,譬如笔者原公司一般在粮食收获季节一个月左右,粮食价格较低时进行数量较大的采购,做足库存,以备非收获季节克服采购难问题。对于价格波动较大的原材料,或者签订合同在保证需求量的前提下,附加条款要求按照时价上方协商进行机动调整;或签订合同规定固定价格,仅在价格浮动范围超出±百分之几十后再由双方协商解决。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上,如果选择单供应商策略,因采购量大,则供应商对供应工作重视程度高,易于对供应商进行管理;并且因为在单个供应商进行大量采购,采购价格因大量生产可有明显降低,且供应商关系的协调处理也将比较简单容易;但单个供应商策略易产生内部采购腐败等问题,质量控制管理将较为困难,原材料品质难保证,且因其独家生产,遇供应商内部问题,供应不及时或无法供应时,将无缓冲机会,可能会造成企业的非正常停产,以致影响到企业的合同交付;故受供应商素质及管理水平影响大,易受制于供应商。如果选择多供应商策略,则可使各供应商之间形成竞争,原材料质量容易得到保证;且如遇单个供应商供货不及时或其他原因不能供货时能及时采取替代方案,不影响生产交付;多供应商同时供货,各产品的可比性强,便于对供应商的优胜劣汰;但因分散采购,势必产生采购量较少,由于采购量少,供应商重视程度不够,且价格优势也无法体现;因需在多个供应商之间斡旋,供应商可能配合不够,关系管理较为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