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5
2/5
3/5
4/5
5/5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PAGE\*Arabic\*MERGEFORMAT5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5页加快临翔区林业产业发展的思考加快临颍产业集聚区建设的思考(XX县区建设局解鹏)一、XX县区产业集聚区发展情况产业集聚区建设是省委、省政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节约集约发展的基础工程;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城镇体系和自主创新体系的有效载体;是积极顺应发展趋势,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三化”协调发展、争当“三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区的有效举措;是实现XX县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XX县区产业集聚区建设开始于2007年,位于XX省中原城市群产业带上,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京广铁路、京港快速客运铁路四条交通大动脉穿区而过,省道s329横贯东西,是郑州、许昌、漯河中原城市群节点城市,北距新郑国际机场60公里,特别是郑州至许昌城际轻轨的修建,新郑机场许昌航站楼的建立,使XX县区30分钟即可到达新郑国际机场。西安、武汉、南京、合肥、济南、太原等周边省会城市,全部处在5小时车程之内,可以辐射周边3亿多人口的消费市场,是企业原材料运输、产品销售最适宜的集散地,是企业投资兴业的首选之区。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面积21.65平方公里,分别由-1手,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点和隆起带。一是产业集聚区致力招大引强,加快产业集聚。XX县区将打造食品和电子电器两个超百亿特色主导产业作为产业集聚区发展的硬目标,创新工作方式,不断加大招商工作力度。通过创新招商方法、优化发展环境等有效手段,强化招商选资,致力招大引强,加快产业集聚、加快项目建设。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XX县区坚持多策并举,运用银政合作、市场运作和政企合作等方式,畅通融资渠道,有力支持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梅苑、荷园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产业集聚区产业承载能力XX县区城人口承载能力。三是创新运作方式,破解用地难题。注重土地运作,破解用地难题。抓住省国土资源厅把临颍作为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县这个机遇,在上级国土部门的指导下,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严格落实村镇体系规划,扎实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用足用活省厅给我们下达的1500亩周转指标,切实解决产业集聚区发展用地问题。三、加快XX县区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建议思考加快XX县区产业集聚区建设是提升产业集聚区本身的内在需要,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需要,是加快建设充满活力的新型工业化城市现实需要。但是,目前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主-3人、上海同济、XX市城市设计研究院等国内一流设计院所保持沟通、联系,按照产城相融的理念,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的有机融合,在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区位优势条件的基础上,努力提高发展定位和规划层次,打造自身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集聚区,实现科学发展。(二)畅通投融资渠道支持集聚区发展。破解资金瓶颈,坚持利用财政杠杆支持产业集聚区投融资机制建设。一是要积极争取上级政府对集聚区基础设施给予的普惠制资金支持、单独奖补等资金;二是建议产业集聚区借鉴兄弟地区的做法,试验成立投资公司,并将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以及财政历年投入所形成的如土地、道路等各种可利用的实物资产抵押,增强投资公司资本实力。三是要发挥县域金融部门的融资作用,鼓励和推动各类金融机构入驻集聚区,建立集聚区金融服务站,提供就近服务。吸引更多社会资金参与集聚区建设,着力打破集聚区建设融资瓶颈,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实验探索“三方协议”反担保贷款融进模式、供应链融资模式。四是政府可对经营效益好、获得金融贷款多、外资吸引力强、财政投入放大效应突出的企业,在安排资金上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给予重点倾斜,以鼓励产业集聚区加大投融资业发展。(三)坚持要素集聚加速集聚区发展。(1)要用好政策,集聚土地,注重土地运作,破解用地难题。在用足用活省厅-5(五)健全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促进集聚区。加快完善集聚区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区域性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集聚区企业联合采购、集中管理、统一配送。建立健全资产评估、物业管理、法律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满足集聚区在科技、劳动、培训、信息、市场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对医疗、就业、养老保险等所有服务性事项全部实行社会化服务。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积极转变招商引资的理念和方式,更加注重产业招商、园区招商、项目招商,特别要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来留住企业,让其栖息在产业集聚区的产业链上。(六)培训、引进高素质人才保障集聚区发展。高素质劳动力是加快工业化进程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必须未雨绸缪,重视产业集聚区劳动力的培训。(1)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与集聚区企业发展结合起来。加大针对集聚区企业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