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4
2/4
3/4
4/4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第PAGE\*MERGEFORMAT4页共NUMPAGES\*MERGEFORMAT4页反思文化生活《文化生活》总复习的教学设计和反思[转载]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要简明、巧妙、有效地复习《文化生活》,就要懂得抓住本书的整体架构和核心思想,这是复习课形神兼具的要领和口诀。在我第二次讲授《文化生活》这门课时,我进一步领会了教材编写的情和理,立足让学生复习取得时效、爱学、会用的初衷,我探寻了一条线索,对教材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下面就谈谈这节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一、顶层设计高屋建瓴顶层设计理念强调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全局的角度,对某项任务的各方面、各层次、各要素作统筹全局、高屋建瓴的规划,以集中有效资源,高效快捷地实现目标。《文化生活》从文化一般入手引出个别,为立足中国、建设特色文化做足了铺垫。基于这点认识,我尝试用倒叙的方式展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寻路之旅。回顾历史,我们发现中华文化经历了古代辉煌、近代衰微的历程,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虽然经历了艰难的求索,但历史证实奉行全盘西化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解决中华文化向何处去的问题。在当代,只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道路,才能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文化强国的梦想。于是,我为全书的落脚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拟定了一个主题──梦想《在路上》,行动没有休止符。紧接着,把这个新的教材主题分为前言、正文、后记三个部分,用新切分的三个部分来贯彻我即将对这节课实现的所有构想。在前言部分,引用了龚自珍和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文化对一个民族和国家作用的重要论述,为认真学习这本教材作支撑;在正文部分,用“路在何方”、“必由之路”、“路远迢迢”三个环节引出两个问题──“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串起整本教材的知识点,为凸显文化教材的韵味,在“三路”之后分别用带有“路”字的古诗做点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后记部分,用“掌握方法、寻找关联、研读真题、链接时事”来对学生的复习方法和侧重点提出新的规划和要求。追求富于整体感的设计可以给课堂不同时段以明确的目标和任务,让整节课看起来像金字塔一样,有一种由上而下贯穿和辐射的感觉,让知识的呈现有合理的归处和类属。教师脑海中绷着顶层设计的弦,就一定能弹奏出不慌不忙、张弛有度、结构完整的美丽乐曲。反思:由于整个设计是借助一条线索把教材的所有章节贯穿起来,这对学生的思维拓展有利,但要把知识的理解落到实处,不是一节课所能承载的。二、知识架构抓大放小抓大放小的意思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搞好宏观控制,对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进行微观调节。把这一方法和理念运用在政治复习课中,起到了立足全局把握知识点的效果,而且不再为无法摆放细枝末节的知识点而纠结。在引领学生回顾四个单元的知识结构时,我让学生用最简单清晰的方式把每个单元的知识归纳为几个问题,用第一层级的知识带动第二层级、第三层级的知识。第一单元,用两个问题带动。一个是“文化是什么”,统领了文化的内涵、外延和特点;一个是“文化的作用”,统领了总说、对经济政治、对综合国力、对人的作用。第二单元,围绕“文化发展”这个问题展开,从横向、纵向和实质谈文化发展的一般过程以及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三单元,从“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两个概念的关系入手,总结二者下属的知识。中华文化的特点及其原因,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理解)、作用和意义、弘扬和培育的途径。第四单元,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核心内容,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第一层级的知识来带动其他的知识点。比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含了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科文事业、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包含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包含了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素质、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在做知识结构时,分清主次矛盾,让知识点的难、易、简、繁像一棵树一样,主干明显,枝叶分明。这样就使庞杂的知识在第一层级的统领下自动归队,形成了简便易懂的序列。让学生在组织答案书写观点时,既能养成下笔重视用第一层级做起始句的习惯,又不易遗漏知识点。反思:宏观把握有利于构建体系,但基础薄弱的学生由于具体知识积累不到位,可能觉得难以驾驭。三、链接时事与日俱新时事对政治学科就像空气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一样不可或缺。在以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考查学生的今天,教师要怀着为每节政治课更换新鲜血液的想法去关注时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