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3
2/3
3/3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l7卷第3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o1.17NO.32004年6月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SocialScienceEdition)June2004互联网中的反沉默螺旋现象姚琚(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沉默的螺旋理论作为传播强效果理论的代表,在传播学界关于舆论学的研究中享有极高的声誉。随着时代的发展,该理论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受到了一些质疑,特别是进入信息时代,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传统上关于媒介和舆论的学说都面临着挑战。实验表明,在网络中,沉默的螺旋不再一统天下,取而代之的将是反沉默螺旋现象。关键词:沉默的螺旋;互联网;反沉默螺旋现象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671—6477(2004)03—0286~O3式过程”。一第三,大众传播通过营造“意见环境”来影响、沉默螺旋理论的观点和制约舆论o[2](P22o~221)“沉默的螺旋”理论最早见于伊莉莎白·内尔“沉默螺旋”假说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传播一纽曼的论文《沉默的螺旋:一种舆论学理论》。媒介提示的“意见气候”未必总是社会上意见分布在《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社会的皮肤》一书状况的如实反映,而一般社会成员个人又很难确中,纽曼对沉默的螺旋理论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和切把握这种分布。在这种情况下,传播媒介提示总结,他认为,为了防止孤立和受到社会制裁,一的即使是少数人的意见也容易被人们当做“多数”般人在表明自己观点之际首先要感觉一下“意见或“优势”意见所认知,其结果就会引起“沉默的螺气候”,如果自己的意见与现有的多数人意见相同旋”过程的始动,在传播媒介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引或相近,便会较为大胆、积极地发表,如果发觉自起人们判断和行动上的连锁反应。己处于少数,便会迫于无形的舆论压力而趋向于保持沉默。于是舆论的形成,便成了一个“一方二、反沉默螺旋模式的提出越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式过程。”[1]”概而言之,沉默螺旋假设主要包在沉默的螺旋理论提出之初,有两个难题让括以下三个要点:人们一直得不到满意的解决:一个是媒介的意见第一,个人的“意见表明”是一个社会心理过对受众的影响是有条件的还是无条件的?另一个程,人作为一种社会性动物,总是力图从周围环境是受众面对媒介发表个人意见都以害怕“孤立”而中寻求支持,以避免陷入孤立状态,这是人的“社沉默或悄悄改变原来的见解。事实果真如此吗?会天性”。在理论上,一些学者对沉默的螺旋模式提出第二,意见的表明和“沉默”的扩散是一个螺了质疑:有人对纽曼用人对孤立的恐惧这一单一旋式的社会传播过程。也就是说,一方的“沉默”因素来解释人的行为提出了异议;[3](”有人认为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使“优势”意见显得更加这一理论不能很好地解释异常思想的迅速传播;[4]㈣’强大,这种强大反过来又迫使更多的持不同意见还有人认为,纽曼过分强调了人们对孤立的恐惧者转向“沉默”,如此循环,便形成了一个“一方越这个动因,忽略了公众所在社团、群体在调解更大来越大声疾呼,而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社会影响中的角色。大众媒介拥有着相当的权威收稿日期:2004—03—15作者简介:姚瑁(1977一),女,湖北省武汉市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生。第3期姚瑶:互联网中的反沉默螺旋现象·287·性、显著性,因而能够造成一定的舆论环境,“迫表达意见的行为。他们会因为感觉到压力、不想使”公众在一般情况下接受媒介所提示和强调的介人纷争或不愿公开表达自己的意见等原因放弃东西,并形成新的舆论。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发声”。因此在网络上仍然存在着“沉默的大多对的,当问题涉及较为广泛的公众切身利益时,数”。但也有学者认为,由于互联网具有平等性、如果媒介强调的东西与之过分相悖;当公众对某匿名性,又不受地域的限制,所以很难对其施加群一个问题较为了解,且处于自由发表意见的文化体的压力,“由于网络上发表意见实际上是匿名传统下,如果媒介的意见与公众的意见差距过大;的,就基本不存在‘自己的意见’和‘公开的意见’当公众属于某些组织严密的社团、宗族时,如果媒矛盾的问题,网络的屏蔽毕竟使“沉默的多数”有介的意见与该社团的宗旨相悖,那么,公众即使在了不再沉默的机会,他们每个人都不知不觉成为无形压力下公开发表意见,也可能敢于与媒介的发言者。意见相佐。在互联网中,由媒介强制推行舆论的可能性丹尼斯·麦奎尔和斯文·温德尔在《大众传大为降低,信息传播的能力为言论自由提供了极播模式论》一书中指出,沉默螺旋理论奏效的条件大的可能性。网络创造了全新的、平等的、没有强在于:第一,个人不能相互交流私人意见时,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