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1/10
2/10
3/10
4/10
5/10
6/10
7/10
8/10
9/10
10/10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已经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直接下载吧~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专业《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题库,word格式可自由下载编辑,附完整答案!贵州省内部使用《卫生招聘考试之卫生招聘(文员)》考试必考200题题库(名师系列)第I部分单选题(100题)1.某快递公司开具的快递单上印有“投递物丢失,概不负责”的条款。该格式条款()。A:可撤销B:有效C:无效D:效力待定答案:C2.颜料的三原色是指:A:红黑白B:红黄绿C:黑白黄D:红黄蓝答案:D3.老张去世,留下他的妻子照顾10岁的女儿,他还有两个兄弟,关于他遗产的继承叙述正确的是()。A:妻子和两个兄弟都可继承,妻子继承一半,两兄弟各继承四分之一B:妻子、女儿和两个兄弟都可继承,且继承份额相同C:因为女儿未成年,妻子是女儿的监护人,因此由妻子继承所有遗产D:妻子、女儿继承,女儿的继承份额可酌情增加答案:D4.关于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业主对其建筑物专有部分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行使权利时不得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不得损害其他业主的合法权益B:业主对建筑物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不得以放弃权利不履行义务C: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D: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答案:D5.下列有关名誉权和荣誉权的不同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与荣誉权不同,名誉权没有表明民事主体在社会中的信誉与评价B: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取得方式不同C:名誉权与荣誉权的客体内容不同D:荣誉权具有专属性,名誉权具有普遍性答案:A6.甲、乙订立了一家猪肉买卖合同,合同约定甲向乙交付5头家猪,分别为家猪1、家猪2、家猪3、家猪4、家猪5,总价款为1万元。乙向甲交付定金3000元,余下款项由乙在半年内付清。双方还约定,在乙向甲付清家猪款项之前,甲保留该5头家猪的所有权。甲向乙交付了该5头家猪。A:乙B:甲和乙C:甲D:都不是答案:C7.法定婚龄是法律规定的男女结婚的()。A:最理想年龄B:最高年龄C:最低年龄D:实际年龄答案:C8.汉朝政府派往西域最早的地方官员是:A:西域都护B:西域长史C:使者校尉D:戊己校尉答案:C9.立法工作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责,全国人大成立50年来,在立法方面做了很多重要的工作,尤其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立法工作更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A:立法工作作为人大重要职责的体现B:改革开放对立法工作的影响C:立法工作所取得的成就D:目前立法工作存在的不足答案:C10.张某死后留下的下列财产中,不属于遗产的是()。A:自购商品房一套B:股票账户中股票若干C:著作数本D:租赁的汽车答案:D11.上海市获得了2010年()举办权,这是该博览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A:世界农业博览会B:世界博览会C:世界园艺博览会D:世界遗产博览会答案:B12.甲将乙杀害,乙的继承人因已死亡而继承其财产,引起该继承关系的法律事实是()。A:甲的事实行为B:乙的死亡C:甲的违法行为D:乙的死亡和甲的违法行为答案:B13.今天应该要继承昨天的成果,经验是在反复中获得积累的。生长在自然界里的梅花,在寒风中开花,结出极有个性的果实,然后又迎着寒风开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成长。A:梅花的启示意义B:梅花成长的不同之处C:人与梅花的相同之处D:人应该继往开来、不断进取答案:D14.下列属于效力待定民事行为的是()。A:甲某基于重大误解而与乙某订立的买卖合同B:张某以欺诈手段与王某订立的买卖合同C:12岁小学生与某电脑城签订的购买一台价值9000元电脑的合同D:9岁小学生与某公司签订的接受5000元赠与合同答案:C15.民事主体是民事法律关系的一大要素,按照我国的法律,下列关于民事主体的说法,错误的是()。A:我国法律规定的民事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B: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以及个人合伙不属于民事主体C:民事主体是依法独立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D: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彼此平等答案:B16.刘某是精神病患者,在其妻的陪伴下外出散步,顽童甲前来戏弄,刘某受刺激追赶,其妻竭力阻拦无效,刘某将顽童甲的头打破。甲的医疗费应当()。A:完全由刘某之妻承担B:主要由刘某之妻承担,但甲的监护人也应承担C:主要由甲的监护人承担,刘某之妻也应承担D:完全由甲的监护人承担答案:B17.甲先将一套商品房租赁给乙,后又将这套房屋卖给丙,丙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现丙要求乙搬出房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丙要求乙搬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