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广阔天地崛起特色经济郏县简介郏县地处河南省中部偏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裴李岗文化、太朴文化等遗存十分丰富。商周时称“夹国”,春秋筑城,秦时置县称“郏县”。建国后,郏县隶属许昌地区,1986年3月归平顶山市管辖。郏县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和蔬菜为主,已初步探明有开采价值的矿产资源达19种。其中,原煤资源储量约20亿吨,白云岩储量4.3亿吨,水泥灰岩储量4亿吨。郏县交通便利。郑石高速公路、洛界公路和郑南公路西线在此交会,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穿境而过。郏县名胜古迹众多。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苏园”,有号称“天下三顶”之一的道教福地“中顶莲花山”,有“全国保存最好的县级文庙”,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临沣寨,有“全国文明村(镇)”广阔天地乡。近年来,郏县强力实施“工业兴县和招商引资”总战略,大力发展开放经济、民营经济、特色经济、配套经济、劳务经济五种经济模式,努力实现财政收入、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城乡协调发展、特色产业开发、工业发展六大突破。汝水悠悠,见证古城郏县的快速崛起;刘山巍巍,续写今日郏县的再度辉煌。以前,提起郏县,人们往往和“贫穷落后”四个字联系在一起。如今,郏县城乡面貌一新,呈现在您面前的是一座魅力新城。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2006年,郏县生产总值完成52.3亿元,是2003年的1.83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亿元,是2003年的4.09倍;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10亿元,是2003年的5.06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54亿元,是2003年的2.5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78元,是2003年的1.48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68元,是2003年的1.54倍。2006年3月,在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上,郏县被评为全省经济发展“十快县”之一,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和奖励。没有明显的区位优势,没有良好的工业基础,没有较大的项目拉动,一个几年前还在“吃饭财政”的起点上苦苦挣扎的农业穷县,靠什么创造了这近乎神话般的奇迹?郏县县委书记王天顺给出的答案是:从县情出发,走特色经济发展之路,做大做强特色经济,才能实现富民强县。郏县县长郑理作出的解释是:紧扣“特色”二字,从“特色”开篇,从“特色”布局,做足特色文章。烟叶变成黄金叶“种烟效益真是好,烟叶成了黄金叶!这几年,俺家就是靠种烟走上了致富路。”在郏县茨芭乡东姚村村民姚胜欣的地头儿,笔者和他聊了起来。老姚去年种了8亩烟,收入2万多元,今年他又加种了1亩。老姚算了一笔账:“过去种烟要自己育苗、耕地、起垄,费时又费力。近几年,县、乡大力推广漂浮育苗新技术,劳动量大大减少,技术含量大大提高,重要的是节省了好多本钱。另外,对烟叶连片大方的种植户,县里免费供应育苗化肥、农药,统一组织机耕、起垄,这样下来每亩地可节支150元以上。”郏县是一个农业大县,56万人口中,有95%在农村,烟叶种植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连续五年稳定在10万亩左右,占平顶山市烟叶总面积的2/3。目前,全县培育出5亩以上种烟大户4100多户,50亩以上连片大方烟田70多个,500亩以上基地村75个,去年实现烟叶特产税2504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16.2%,农民受益1.2亿多元。郏县红牛成“国宝”郏县饲料饲草资源丰富,发展红牛得天独厚。“头如罐,眼如蛋,毛如缎,耳如扇,叫唤一声二里半。”这就是人们眼中的郏县红牛。近年来,郏县把发展红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兴县富民的支柱产业来抓,搞好良种推广、牧草种植、青贮氨化等工作,为农民发展畜牧业保驾护航。2003年,在全县实施了“红牛发展155工程”,规划建设了五大无公害畜产品生产基地和两大肉类加工基地。目前,全县已建成秸秆青贮、氨化池5500多个,年青贮氨化能力在30万吨以上。为加快红牛新技术的推广步伐,郏县成立了良种引进、科学饲养、疫病防治等专业技术小组,经常开展送医送药送技术到场到户活动,为群众提供全方位、系列化的服务。2005年,他们还借助举办红牛节,积极筹建红牛研究所,聘请专家制订保种和开发方案,增加郏县红牛的科技含量。去年9月,郏县红牛入选《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正式成为“国宝”。产业化经营之路,使红牛实现了由农户分散饲养向园区规模饲养的转变,由单一饲养模式向红牛产品系列开发的转变。连续三年,郏县红牛存栏量稳定保持在18万头以上,从事红牛肉、皮、毛、骨加工的企业超过328家,产品畅销海内外,年加工产值1.5亿元以上。同时,该县推进饲养园区建设和畜产品精深加工,大大加快了畜牧产业化进程。2006年,该县实现畜牧业总产值9.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2%。萝卜也能赚外汇一根1元左右的萝卜,腌制成成品菜后“身价倍增”,竟能卖20多元。如今,在郏县